07/09/2021
「大頭蝦」與「生骨大頭菜」?一個食物與廣東俚語相關記錄:清爽大頭菜沙律!
李美怡 Cathy Lee
素食達人
「唔好咁『大頭蝦』啦!」(別這麼「大頭蝦」啦),「大頭蝦」在廣東話裏是常用俚語,不是指頭很大的蝦子的意思,而是粗心大意,丟三落四的人。至於人是人,蝦是蝦,人的粗心,跟蝦的頭,風馬不接,為甚麼會扯上關係呢?有說,典故源於明朝陳獻章的《大頭蝦說》,無論屬真屬假,至少「大頭蝦」已經約定俗成,不再只是頭很大的蝦的稱呼了。
翻開餐廳的菜單,看見「火焰爆膏大頭蝦」,忍不住笑了起來。大概生活在香港以外的人(廣東的朋友會這麼說的嗎?)不太明白笑點在哪。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語言尤其明顯,即便大家用的都是中文,但會隨著人民在日常生活過程之中,產生出一些唯屬於那個地方,那個地區,才會出現通俗易懂順口的詞語。
「你正一『生骨大頭菜』!」(你真是「生骨大頭菜」)小時候,媽媽常常罵我的一句話。 跟「大頭蝦」不一樣,這個我有點懂。大頭菜(大菜頭,又稱蕪菁)種的不好,或是種很過頭(太久),纖維會變得又粗又硬,吃進嘴裏滿是渣。這裏的「生骨」,就是指那粗糙感。來形容人,有種壞了、寵壞了的意思。不過,這個俚語,十年間很少聽得見了,我也差點忘記了。
當然,語言和衣著一樣,會隨著年代,因應人,而改變的。五六十年代用的話語,放在今天,我們會覺得過時,怪怪的。比如「借問聲」(請問一下),長輩習慣說的,現在,我們都簡單地用「唔該」、「請問」,或直接用「唔好意思」來取替了。
「大頭蝦」和「大頭菜」,不只是食材,一道菜餚,也代表著一個地方的語言特色。趁著我還記得住,趁著有些人還在用的時候,就來記錄一下,作個食物與廣東俚語相關的記錄吧。
下頁睇食譜︰清爽大頭菜沙律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亞洲最矚目財經講座】陶冬看「2023年:政策轉變之年」與您分析環球市場焦點、中國宏觀經濟、香港樓市前景。► 火速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