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2/11/2019

【冠心病】冠心病年輕化,症狀難察覺;醫生:胸悶、冒冷汗及早求醫

  • 收藏文章

  冠心病呈年輕化趨勢。有心臟科專科醫生表示,大多數年輕患者的心肌梗塞症狀非典型,令患者未有意識自己患病,延誤治療更會令心臟功能受損。醫生引述新國際指引,建議患者在完成治療後,延長最多3年雙抗血小板藥物治療,以降低復發率。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良貴(右)指冠心病有年輕化趨勢,或與港人不良生活習慣有關。(陳靜儀攝)

 

  心臟病在常見致命疾病中排名第3,其中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為致死主因。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良貴引述衞生署2000年至2009年一項調查指出,15至24歲年輕群組中,冠心病發病率每年上升10.7%。

 

39歲男胸悶 一周後發現心血管堵塞

 

  衞生署期刊《非傳染病直擊2018年9月》,預測非住院人士未來10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水平,其中每10名45至54歲人士中,便有近3名被歸類為中風險或高風險,反映冠心病有年輕化趨勢。陳良貴稱,上升原因與港人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因大多心臟病年輕患者的症狀非典型難察覺,部分患者或延誤治療。

 

  陳引述一個39歲冠心病個案顯示,該男士有吸煙習慣但無慣性病,急性冠心病發前一星期曾感短暫胸悶,但他沒有理會,結果一星期後突然病發,送院後發現一條心血管堵塞;雖然手術成功,但該男士的心臟功能已出現輕微受損。

 

 

術後服兩種抗血小板藥物 減復發率

 

  他續稱,20至50%進行「通波仔」手術後的病人有復發風險,需持續12個月透過兩種抗血小板藥物,減低血栓再次形成帶來的影響;而透過持續服用雙抗血小板藥物,綜合心血管事件、再次心肌梗塞和中風的風險,分別可減少16%、16%和25%。

 

  根據歐洲心臟學會今年最新指引,急性冠心病(ACS)患者需持續接受雙抗血小板藥物治療至少12個月;而慢性冠心病(CCS)患者在醫生診斷後,亦應接受雙抗血小板藥物治療至少12個月。另外,如CCS或ACS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經醫生診斷後,應考慮延長最多3年雙抗血小板藥物治療。

 

  現時最常見的抗血小板藥物為阿士匹靈,另亦可配合傳統藥物「氯格雷」,或近年推出的新一代藥物「替格瑞洛」使用。而與氯格雷相比,替格瑞洛的起效時間快90至240分鐘,且能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達21%、降低心肌梗塞風險達16%;其副作用則為有少於1%機率增加流血風險。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訂閱有賞】25度生活YouTube頻道 暖暖冬日賞你etnet 30週年珍藏版2024年曆卡 + keroppi加大版毛毯!► 立即參加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中醫養生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