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3/11/2019

【癌症解密】腎癌新症10年增逾5成!醫生:肥胖、吸煙者屬高危族

  • 收藏文章

  本港腎癌新症10年內增加逾5成,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於2017年共有741宗新症。有醫生表示,癌症普遍的發病年齡為50至75歲,當中以65至75歲患者最多;而腎癌個案增加,或與肥胖及吸煙有關。

 

潘明駿醫生(左)指腎癌患者以65至75歲居多,其中男性較女性多。右為陳樹賢醫生。(車耀開攝)

 

  由於腎臟在身體較深的位置,較細的腫瘤在檢查時不易被發現;而早期腎癌沒有明顯症狀,患者通常是意外發現患癌。香港泌尿外科學會副主席兼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明駿表示,腎癌患者以65至75歲居多,其中男性較女性多,相信腎癌個案增加是與肥胖及吸煙有關,因吸煙會損害腎細胞及增加腎臟血管收縮;而BMI(身高體重指數)超過30的肥胖人士,以及患高血壓及長期接受腎臟透析人士,是患腎癌高危一族。

 

外科手術治療為主

 

  現時治療腎癌的方法主要靠外科手術,包括適用於較小腫瘤的部分腎切除手術、完全切除出現腫瘤的腎臟及受影響器官的根除性腎切除手術,以及轉移腫瘤切除手術,其中切除轉移至其他器官的腫瘤,則最常出現於肺部及肝臟。

 

  香港泌尿外科學會主席兼外科專科醫生陳樹賢引述個案稱,曾有一名62歲男子於2006年確診左腎患有腎癌,男子成功進行腎臟切除,惟一年後發現轉移至左肺,隨後他進行左肺葉切除手術,至今都沒有復發的情況出現。陳稱,當病人出現轉移的情況,如身體狀況理想,而腫瘤影響的部分較少,進行轉移切除手術可達至較長壽命及高存活率。

 

晚期可用標靶治療

 

  潘明駿醫生稱,現時治療晚期腎癌的患者可使用標靶治療,惟其完成清除腎癌的機會率只有2%。近年,利用「免疫治療」醫治擴散性腎癌有所進展,相關技術已應用於肺癌及肝癌等。現時,醫學界亦正積極研究將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一同進行,以減慢癌細胞的生長及複製,對癌細胞作出攻擊。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全新YouTube頻道「健康好人生」,助你實現健康好人生!► 立即訂閱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好營養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