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5/11/2019

【慢性疾病】控制糖尿有法!中醫:中藥補養肝腎調氣血;營養師:靠醣質換算

  • 收藏文章

  糖尿病是不能逆轉的內分泌疾病,一旦未有適當控制血糖水平,恐帶來嚴重併發症。有營養師表示,一般每人每日攝取可平均攝取約18份醣質,以及適當菜葉類纖維,控制及平衡血糖水平;中醫師則稱,可在患病前期以中藥、針灸等調治,以延緩病情。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營養師陳紫敏解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內分泌疾病,患者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身體未能有效地運用胰島素,影響血糖調節,令血糖過高,現時以藥物及改善生活模式來維持血糖,亦不能根治。

 

宜選低升糖食物

 

  陳續說,醫學界至今未有確切成因,但肥胖、缺乏運動、年長、曾患妊娠性糖尿及家族遺傳都是高危一族。她稱,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病情,並非以戒口形式生活,「就算係一般人,都唔可以日日飲手調飲品」,應建立健康飲食模式,重視營養價值,選擇升糖指數較低的食物,及以醣質換算方式維持血糖,預防誘發併發症。她表示,以一名高160cm的女性為例,每日所需1,500千卡熱量,即可平均攝取18份醣質控制血糖水平,可從3餐攝取,包括五穀類、菜類、麵包、餅乾、水果等,亦可進食高纖維的菜葉類及低脂蛋白質,以平衡血糖水平;至於本身營養價值不高的食物,如蛋糕、手調飲品、零食等則應減少進食。

 

中醫羅健雄

 

  中醫角度方面,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中醫師羅健雄表示,中醫稱糖尿病稱之為「消渴症」,成因主要是稟賦不足、飲食失節、情志失調及勞欲過度,終致陰津虧損。

 

 

中藥針灸助調治

 

  羅稱,「治未病」是核心療法,指在糖尿前期時,通過中醫辨證論治,以中藥、針灸、按穴、刮痧、刺絡放血及食療等,調治人體臟腑氣血的陰陽平衡,改善體質,以預防或延緩糖尿病發生。對於已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則通過補養肝腎及改善微細血管循環,延緩糖尿上眼、糖尿病足及糖尿病腎病等發生,常用中藥有黃芪、太子參、丹參、枸杞等。

 

  他表示,曾有一名約60餘歲男性糖尿病患者,已服食西藥多年,但血糖水平仍控制不理想,求診前1個月內體重下降10多磅,經中藥治療1個多月後,體重回復正常,3個月後血糖水平亦回復至可接受水平。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限時獎賞】申請《串流版IQ》贏取高達$300獎賞► 立即申請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Call Me Docto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