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2/06/2020

【逐步復課】 復課學童重返校園壓力大,家長勿以「恐嚇」提醒防疫!

  • 收藏文章

  停課逾月後中小學逐步復課,學生須面對重新適應有規律校園生活、追趕學業進度等不同壓力。有精神科醫生表示,學生若因而出現心理問題是可理解,籲切勿逃避或漠視;並提醒家長勿以恐嚇方式向孩童解說疫情,免讓他們感焦慮。有傳染病專科醫生稱,復課後學生有一定社交接觸,籲應做足防疫以減低感染風險。

 

雷永昌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雷永昌表示,是次疫情帶來史無前例的衝擊,如學生發現自己心理上有不同反應是可以理解,他們重回校園時會面對不同壓力,可以是和疫情有關,例如害怕感染、抗疫安排等;亦可能來自學業,如要適應上課時間、學業上的要求等;家長此期間應留意,如子女變得易怒暴躁,或不時稱身體不適,如肚痛等,都可能是壓力大的表徵。

 

兼顧學業及防疫 壓力大增

 

學生重回校園面對的壓力大增,包括因為疫情而害怕感染等。(資料圖片)

 

  疫情下大家需加強個人衞生,包括勤洗手,有人或擔心會否變成強迫症。雷醫生稱,因應抗疫而多清潔雙手,不算是強迫症症狀,而是一種衞生習慣。然而,家長若以恐嚇或利用孩童對疫情的恐懼感,期望藉此加強他們防疫意識,此舉則是「十分錯誤」的做法,因孩童心理未成熟,有機會產生太大壓力,更甚會做成過度焦慮。

 

  Wayne育有2名女兒,大女兒就讀小五,小女兒則在上幼稚園,他認同學生應復課,「小女兒長時間沒有上課及與他人交流,不少禮儀規矩等需重新學習」,但上學後會增加社交接觸,他又擔心女兒防疫措施做得不足,增感染風險。

 

  兒童免疫及傳染病專科醫生何學工表示,復課後學生之間有一定社交接觸,學校是有機會爆發第2或第3波感染,但相信疫情會持續一段時間,故亦認為有需要復課。他料學校已做好防疫準備,但提醒學生不應鬆懈,洗手間、小食部、電腦室等公共設施空間都屬高危地方,必須做好防疫措施;學生若感不適應盡快求醫不要上學,盡可能減低傳播感染風險。

 

 

疫情下社交減 影響心理健康

 

  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譚一翔則稱,社交生活對兒童成長而言是重要一環,疫情下朋友間互動交流減少,未能接受教育及常留在家,對兒童心理有一定影響,「尤其是需要特殊教育的兒童,如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自閉症等」。不過,他料重返校園後重拾日常社交圈子,兒童會慢慢適應調整,家長毋須過分擔心。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全新YouTube頻道「健康好人生」,助你實現健康好人生!► 立即訂閱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Call Me Docto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