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3/06/2020

【關節勞損】過度運動磨損關節:專家籲小心選保健或止痛產品

  • 收藏文章

  關節痛向來被視為長者之日常,有調查則發現,逾5成受訪市民有關節或膝頭痛,在30至39歲受訪者中,更有4成人已有關節痛。有醫生表示,港人對保護關節仍有不少謬誤,而疫情下或更多人做運動,但若過度運動會致關節提早磨損,宜按個人情況調節運動量。

 

  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於去年底進行關節保健認知問卷調查,收回505份回應。結果發現,逾5成受訪者有關節或膝頭痛,是20年前的3.5倍;另4成30至39歲受訪者已出現關節痛。但有關節痛的人士中,卻近4成半人無採取任何方法處理;逾3成半則選擇用止痛貼和藥膏等;2成人會按摩、推拿或針灸;近2成人則服用止痛劑。另外,有逾3成人會用補充劑來護骨,當中57%人服用葡萄糖胺、42%人服用鈣、28%人服用魚油。

 

食鈣片補葡萄糖胺 未必有用

 

李靜芬醫生

 

  香港肌肉骨骼痛學會會長李靜芬醫生指出,軟骨磨蝕是關節退化的元兇,食鈣片或吸收維他命D等,主要作用是防止骨質疏鬆,而非補充被磨蝕的軟骨。坊間常指葡萄糖胺有助減痛補骨,其主要針對蛋白多醣部分,多個國際組織及指引已質疑其成效,且要避免與薄血藥同服。另外,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亦已警告,胡亂使用止痛產品有機會增加其他疾病,如心臟病風險。

 

倘關節軟骨磨蝕致痛症,服鈣片等補充劑或止痛藥未必有效改善,患者應及早求醫對症下藥。(iStock)

 

  註冊藥劑師鄭永德亦引述去年保健食品市場調查指出,有6成人服用至少一種保健食品,較2014年多3成,主要想保護骨骼和關節。他提醒,選擇補充劑時應留意成效及藥理反應,而近年推出的「生物活性骨膠原蛋白肽BCP」可修補關節軟骨組織,建議患者可按個人需要使用。

 

平常少運動 宜先做伸展活動

 

  業餘跑步者Katherine於2014年意外受傷,惟當時見痛症不明顯未有即時求醫,最後發現是軟骨磨蝕,期間她曾自行服用不同關節補充劑,但效果不顯著,呼籲大眾如有關節問題,應求醫診斷。

 

  另外,疫情期間不少人常留家而少做運動,或常行山、郊遊突然變得好動。李醫生指出,缺乏或過度運動均會令關節提早磨損,如一向少做運動者宜先進行伸展活動,免關節一下子承受過多壓力。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限時獎賞】申請《串流版IQ》贏取高達$300獎賞► 立即申請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素心Cook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