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1/10/2020

【大便帶血】大便隱血或因生痱滋?醫生:每星期檢視一次,明顯有血要求醫

  • 收藏文章

  大腸癌是本港第2號「癌症殺手」,每年約有2,000多宗個案。不少人聞癌色變,一旦發現大便出血,便聯想到患上大腸癌。有腸胃科醫生指,大便帶血不一定是腸臟出現問題,有時生痱滋,即口腔內有潰瘍,也可能導致大便有隱血。不過,如發現大便習慣改變,或持續出現大便帶血,應及早求醫。

 

吳昊醫生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吳昊表示,「大便帶血」除了肉眼可見的血量外,亦可能是血量很少、肉眼看不到的「隱血」,即使有隱血也不代表一定有大問題,「口腔、腸胃或肛門只要有傷口,任何微量出血都有機會成為大便中的隱血」,即使是生痱滋,即口腔內有潰瘍,也可能導致大便出現隱血。

 

醫生指口腔有傷口微量出血,都有機會成為大便中的隱血。(iStock)

 

明顯有血 宜照腸鏡檢查

 

  不過,若發現大便明顯有血,則可能是腸臟或肛門有問題,「代表出血點接近肛門,或出血量較多」,從普通傷口、潰瘍以至癌症都有可能,應及早求醫。他提醒,市民每星期應最少檢視一次大便情況,完事後不應直接沖廁,「如果見到大便有血,無論血量多少,或只是紙巾抹到,都應去看醫生。」

 

  吳醫生續說,如市民發現大便明顯有血,應進行大腸鏡檢查,如同時有胃痛情況,建議一併進行胃鏡檢查。他說,即使大便隱血測試結果呈陰性反應,也應每兩年接受一次大便隱血測試;即使進行大腸鏡檢查後沒有異常情況,也應每隔5年再作一次檢查。

 

  他又提醒,如發現大便習慣突然改變,例如由便秘變成肚瀉、大便次數改變、排便不清、體重下降或經常出現肚痛等,都可能是腸胃有問題的先兆。如要保持腸胃健康,他建議市民保持均衡飲食、多做運動、避免煙酒、保持水份充足及心情開朗。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限時獎賞】申請《串流版IQ》贏取高達$300獎賞► 立即申請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名廚煮場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