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4/06/2022

疫情影響情緒!調查發現逾半家長現抑鬱、抗逆力低!專家建議用「五常法」減負面情緒

  • 收藏文章

  疫情持續逾年,日常生活巨變加上經濟受挫,影響港人情緒。有調查發現,逾半數家長最近有抑鬱症狀,約2成4人更有中度至嚴重抑鬱;而54%家庭的抗逆能力低,處於風險水平。有專家建議,家長要留意自身有否感低落或沮喪、暴躁、莫名心跳加速和呼吸不暢等徵狀,嘗試以「五常法」糾正負面思想。

 

  協康會幼兒駐校社工服務與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於2月至3月合作訪問了502位家長,以了解其情緒健康、親職壓力、家庭功能及抗逆力。結果發現,5成6家長於過去兩星期有輕度至嚴重抑鬱症狀,約2成4人為中度至嚴重程度,他們的壓力來自疫下的經濟困難及需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子女等。調查又發現,54%家庭的抗逆能力較低,處於風險水平;41%的家庭融洽度低。分析指,抗逆力較低、家庭融洽度較低及養育子女壓力較大的家長,其抑鬱症狀更明顯。。

 

協康會區域經理方素碧(網上截圖)

 

  協康會區域經理方素碧指,家長可透過「五常法」技巧去改善負面情緒及想法,及在適當時間尋求協助。她指,家長需常留意自己的情緒反應及身體發出的警告訊號,留意自己是否出現低落沮喪、欠耐性及暴躁等負面情緒,又有否莫名心跳加速和呼吸不暢,籲家長常自我反問,「如子女表現是否真如想像般差呢?」,從而糾正自己負面思想。

 

 

家庭融洽度低較高危

 

  為減低學前兒童的家庭壓力,協康會今年2月至明年9月,將推出學前單位家長壓力介入策略計劃,運用認知行為介入法,根據家長的壓力程度,分別以個案或小組形式向他們提供支援。

 

  K3學童家長陳太,其丈夫失業,靠她一人工作養活全家,對她造成極大壓力,需找別人傾訴。陳太指,她在接受支援前的睡眠狀況不理想,心情狂躁,甚至想放棄女兒,但接受社工輔導後,形容內心「無咁多石頭」。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全新YouTube頻道】「25度生活」,舒適溫度 ‧ 綠色態度 ‧ 樂活自在!► 立即訂閱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Call Me Docto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