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2020
【人生下半場】健康四得:行得、跑得、食得、瞓得,缺一不可!
筆者任教馬拉松接近20年,見證著參與馬拉松跑手的進程,加入跑馬拉松行列的原因也隨著時間改變。
初期教馬拉松,很多人聽到「馬拉松」三個字都會怯,覺得跑42公里好辛苦,並非一般常人跑的,所以不敢參加。當時願意到來參加訓練班的跑手大部分都是為取得好成績而來,他們願意捱苦,結果肯跑肯練,個個都有好成績,因而引致當時其他人以為我只教精英跑手而卻步。
後來,見到我教殘障人士跑馬拉松,而且愈來愈多殘障人士完成馬拉松,冇理由自己跑唔到,所以很多先前不敢參加訓練的也到來參加,也因此完成他們人生第一場馬拉松比賽,之後還愈跑愈投入,就好像「唔跑唔舒服」一樣。
大約6至7年前,有訓練班同學介紹一些比較年長,而且身體有毛病的朋友都來參加長跑練習,他們志在做些運動,希望能夠在健康方面有好的改善。後來愈跑愈精神,健康固然有所好轉,亦對長跑愈來愈有興趣,繼而開始參加馬拉松比賽,也能順利完成。他們跑完一場又一場,因此吸引更多年長或有長期病患的朋友參加長跑,他們參加長跑後,身體健康了,有些患有三高的跑友,不單止驗身報告回復正常,而且還能完成馬拉松比賽。最重要的是運動量增加了,不需要再限制飲食,可以和其他跑手一樣,寓比賽於旅遊,參加海外馬拉松之餘,還能享受旅遊樂趣,更可以放心地飲飲食食。
以上為羅耀通夫婦,羅太Kitty患有耳水不平衡及糖尿病, 於2014年62歳時為了改善身體健康而運動,參加長跑練習,之後在大阪完成了第一場馬拉松比賽,再完成2015渣打馬拉松比賽。後來計劃於2015年11月到希臘參加雅典馬拉松,這時她的67歳丈夫羅耀通為了照顧她,自己也報名參加雅典馬拉松比賽,最後他以4:58分完成人生第一場馬拉松比賽。夫婦兩人因參與長跑而保持身體健康,現在還會繼續參加本地及海外馬拉松比賽。
(圖片由作者提供)
李少華 Dena 約於20年前捐贈了一個腎救活她的丈夫,於2014年開始長跑,之後決定以器官捐贈者身分參加跑馬拉松比賽,鼓勵更多人參加器官捐贈行列。第一場馬拉松比賽是和 Kitty 一起完成大阪馬拉松比賽,之後幾年都有跑出海外,參加了多場世界各地的馬拉松比賽,真的是寓跑馬拉松於旅遊。
(圖片由作者提供)
人稱「三腎跑手」的陳國明,曾患腎衰竭,接受腎臟移植後不斷挑戰自我。截至去年年初,已完成16個全馬,在2017年更曾登上珠穆朗瑪峰基地營,成為首批香港完成此創舉的器官移植康復者。
Read more: 【渣馬2019】從洗腎到換腎,「三腎跑手」跑全馬、攀珠峰開展第二人生!
現在參加馬拉松訓練班的同學,除了為追求好成績外,都是為保持身體健康、跑得開心、食得安心而來。尤其是進入人生下半場,想好好享受上半場辛苦得來的成果,便要保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才能隨時做運動,隨意參加海外馬拉松,飲飲食食,享受人生。 所以行得、跑得、食得、瞓得,缺一不可啊!
若是已經參加長跑的朋友,最好能夠保持以上四得;若未開始的,行得或跑得,一定至少保存其一,才能食得及瞓得。如若懶惰,不願行走,只顧食共瞓,最終只會令身體出現毛病(三高)而要限制飲食,最後百病纏身,連瞓也冇覺好瞓。所以,要保持運動,每天步行8000至10000步,能每天跑幾公里更好,若能保持此習慣,必定能食得開心及放心,睡眠質素也一定會好,這樣才能享受人生。
羅偉傑(圖中)受三高困擾多年,直至2014退休後才參加長跑練習,之後更參加馬拉松比賽。跑馬拉松後令他三高完全恢復正常,而且還在2017年九月至2018年四月的七個月內,陪同妹妹一起完成世界六大馬拉松比賽,成為世界六大馬拉松大滿貫得主。 上圖是完成六大馬拉松後,與妹妹及太太在終點後拍攝。
(圖片由作者提供)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全新YouTube頻道「健康好人生」,助你實現健康好人生!► 立即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