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5/07/2022

進入「減約束」的時代:維護長輩尊嚴與自由,拆解約束背後根源性問題

  • 收藏文章
Photo: 由作者提供

  身為安老院經營者,對於「約束」一詞有著很深的感受,過往每次與家屬、員工甚至院友去討論「約束」,甚至執行都總是帶著複雜的心情;一方面作為院方,我們定必遵守社會福利署頒布的《安老院實務守則》進行約束評估,在顧及院友安全大前提下,以約束用品減低院友的跌倒風險、遊走或情緒問題;另一方面,我們都明白「沒有人喜歡被約束」。對我及團隊而言,每個約束都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同時亦引起我們不停反思:「這是否唯一的解決方法?」

 

日本推行「身體零約束」:重新反思約束的意義

 

  2001年3月日本厚生勞動省根據「身體零約束作戰推進會議」發行了「給長者照顧人士之身體零約束指引」,內容指出「日本進入身體零約束的時代,我們應反思身體約束並不是『不可避免的』,而我們更應該把『容許身體約束』的思維改變過來,於不同崗位的護理團隊應反思甚麼是護理的意義,進而持續實踐身體零約束的護理文化。」

 

  手冊裏亦明確指出,約束必須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可考慮實行,而「不得已的情況」意指要同時符合3項條件:「迫切性」、「不可替代性」及「暫時性」 ,指引亦包括多個學說的參考,以及不同醫療、安老機構於「廢止約束政策」的實例,啟發不少機構開始制定「身體約束廢止宣言」,帶領著日本進入「身體零約束」時代,同時更被視為一個醫療、養老文化的教育和改革,跟日本「自立支援」的護理文化相得益彰。

 

2001年由日本厚生勞動省發行的「給長者照顧人士之身體零約束指引」,帶領著日本進入「身體零約束」時代

 

下一頁:香港「減約束」計劃  拆解背後根源性問題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限時獎賞】申請《串流版IQ》贏取高達$300獎賞► 立即申請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輕養生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