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9/08/2022

以人為本的安老服務:如何幫助長輩追求自我實現,讓晚年生活「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 收藏文章
Photo: 由作者提供

  香港安老院質素一向備受關注,最近筆者在院舍主管培訓課程中,跟不同安老院主管討論到安老院舍的質素保證問題,及如何實踐以人為本服務(Person Centered Care);課堂中套用了心理學中常用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來論述安老院舍長者的心理需要及院舍服務的不同層次。令我不禁反思:倘若理論套用在現今香港的安老服務上,又能否足以能實踐我們所重視的「以人為本」服務方針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於1943年提出,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食物、水及空氣)、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及健康)、社交需求(友誼、愛情及親情)、尊重需求(自尊、自我價值及自主)和自我實現需求 (開發潛能、超越自我)。馬斯洛認為,人類具有這些先天需求,而當人滿足了較低的需求之後,便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

 

滿足基本需求後  追求心理需求的重要性

 

  現今大眾普遍認為入住安老院的長輩就必定是被照顧,不論吃飯、洗澡、換片等都需要護理人員的協助,不但自理的機會減少,生活也因為規律的日程而妥協。加上基於種種限制或問題,很多的安老機構都把重點放於長輩的生理需要、環境安全上,滿足一般的基本需求,但是在滿足基本需求以外 ,安老服務又是否只居於「生存之上、生活以下」 的服務層次呢?

 

  美國安老專家Dr. Bill Thomas於上世紀90年代創立了The Eden Alternative® ,當中所提及孤寂(Loneliness)、無助(Helplessness)及苦悶(Boredom)是長輩常見的三大困境,這同時引證了心理需求的重要性,心理需求當中包括了「社交需求」及「尊重需求」,安老服務在滿足基本需求後,亦應考慮如何提升長輩的社交及獨立自主的能力,而透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不同的院舍活動驅走孤寂感,並增加他們的自信與能力,The Eden Alternative® 同時亦提倡把安老院舍變成了 「人類的居所」(Human Habitat),意即創造一個多元化的環境 : 當中包含動物、植物和花園、甚至兒童和不同年齡段的人士,從而構成了一個生活社區,鼓勵長輩獨立自主,增強他們自信與能力,這些對滿足長輩心理上的追求無疑有著很大的幫助。

 

締造多元化的生活社區,

透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不同的院舍活動,能滿足長輩的心理需求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中提及人的需求,

如應用於安老服務中,是否只居於「生存之上、生活以下」 的服務層次呢?

 

下一頁:自我實現需求 讓晚年生活繼續綻放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全新YouTube頻道】「25度生活」,舒適溫度 ‧ 綠色態度 ‧ 樂活自在!► 立即訂閱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Call Me Docto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