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5/02/2016

按壓3個穴位 消食滯兼減肥!

  • 收藏文章

  每逢節日假期,連串慶祝活動不免大吃大喝,稍一鬆懈食量過多,「食滯咗,唔多妥」,飽飽滯滯、肚脹脹甚至滿腹噯氣,可能是你當務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姊妹淘一眾議論紛紛。

 

 

  Barbie問:「譚博士,我們大夥兒從年廿八大吃大喝至今,不但體重暴暴膏升,就連腸胃現在都吃不消,飽飽滯滯的,很不舒服。但見你又若無其事,而你身邊的大隻佬日漸膨脹,相信他和我們一樣,也吃出個米芝蓮來。他有食滯嗎?體重升了多少?」

 

  我笑:「對,丈夫確實吃胖了4公升,但他沒有吃滯,依舊每天大吃大喝。」

 

  Barbie問:「那麼何解我們滯到全身不適?」

 

  我答:「食物入口後,胃會有腐熟食物的功能,這個原理和烹煮食物類似,沒有水(胃陰)則食物容易燒焦,沒有火(胃陽)則食物無法煮熟,由於陰陽化氣,胃陰胃陽合而成為胃氣,才可以腐熟食物。脾可以運化水榖,也就是運化水濕及榖食,從食物的原形到成為小分子吸收都需要脾的轉化,而脾的轉化也參與了胃的腐熟,同時脾氣、胃氣都需要腎陽的火來溫煦幫助腐熟食物。

 

  所以,食滯消化不良,意味住脾、胃、腎臟腑功能不足。《黃帝內經》有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意即暴飲暴食容易損傷脾胃,令其功能變弱,影響消化。中醫稱食滯為『積食』,與脾胃功能、食量、進食速度有關。平常消化功能正常,某段時期突然攝取過多食物、水分,或是進食過快、沒有細嚼慢嚥,也會產生食積,這好比抽水機的抽水量是固定量,一旦颱風來了,突然下大雨,抽水機無法負荷過多的雨量而造成淹水;素體脾胃虛損,胃的腐熟水榖和脾的運化水榖功能不佳,即使食量正常,也會產生食積;另外則是因人而異對特定食物種類的消化不良,常見如糯米製品(湯圓、年糕、米糕、飯糰、麻糬、粽子)、麵粉發酵製品、肉類、甜食、油膩食物、寒涼食物等,都會導致消化不良。」

 

  Barbie續:「但我除了飽飽滯滯和肥胖論盡外,還覺全身不適,其實又是甚麼原因呢?」

 

  我答:「食滯的特徵一般包括:胃口不佳,沒有食慾或飯後容易腹脹。胃脘部有脹悶感、疼痛、噯腐吞酸、嘔吐酸腐食物、矢氣、大便不成形,甚則便下惡臭、見酸腐臭穢不消化的食物殘渣,嚴重者更有胃酸倒流火燒心等情。」

 

  Barbie說:「全中!」

 

  我續:「中醫把食滯分為四大類別:實寒、實熱、虛寒、虛熱。

 

  1.實寒:因長期飲食冷品如魚生、海鮮、綠茶、生冷水果(西瓜、雪梨等)、雪糕、西洋菜、或過分飲用涼茶等,從而導致消化系統(中醫所指的脾胃)功能減低,消化無力,遇冷食則見呃逆、腹痛、平素怕冷和大便溏薄等。

 

  2.實熱:長期喜食煎炸辛辣的食物如燒烤、薯片、鐵板燒、芒果、榴槤、荔枝、花生、堅果、咖哩、大量肉類和朱古力等食物,令脾胃增加負擔,從而導致消化系統變得「熱氣」,影響消化功能。當熱像明顯,可見徵狀如下:噯腐吞酸、大便酸臭糜爛或質硬秘結、有口氣。

 

  3.虛寒:因先天素體陽虛,即陽氣不足,長期怕冷四肢冰凍,又或長期身處空調環境內,兼過吃生冷食品等導致陽氣不足,脾胃寒化,脈絡收引,胃氣失和,出現怕冷喜暖、飲冷後腹痛、四肢容易冰冷和大便溏薄等。

 

  4.虛熱:患者素體陰虛,或長期夜眠熬夜,導致胃部虛火過盛,熱積於胃,胃氣不和,宿食不能消化,以致胃脘部隱隱疼痛,饑不欲食。徵狀見口乾、五心煩熱、大便稍爛時有秘結、容易饑餓但食即飽、胃有熱感、失眠、甚或盜汗等。」

 

  Barbie說:「我肯定是虛熱型的食滯,譚博士,有沒有消滯秘方,還有減肥,此乃重要環節,不…不…不,減肥較重要,來個包減肥又簡單易做的秘方先吧,食滯不適才不用急!」

 

  我沒好氣,一口答應:「有。」

   Barbie大喜:「怎麼樣?易操作嗎?」

   我答:「易。」

   Barbie:「請指教!」

   我答:「貼膠布,連貼7天,肯定最少減去7磅肥膏。」

   Barbie:「簡直天大喜訊!請問貼在那裡?」

   我答:「嘴巴。」

 

   大家大笑起來,Barbie簡直被我氣得暈低。

 

  我待Barbie回魂後,認真地說:「先調理消化系統吧!消化系統改善了,體重自然降下來。」

 

  Barbie續:「怎麼辦?」

   我答:「微運動,按壓穴位。

   改善消化不良:

 

 

  大陵:位於人體手掌根,腕橫紋的中點上。這個穴位在五行中屬土,對應脾胃,此穴可以降胃火、祛心火,提升胃動力。

 

 

  內關:位於前臂掌側正中線上,腕橫紋中央直上2寸(三指幅寬),兩條肌腱中間。按壓內關穴有助消脹氣、紓緩心悸、失眠。

 

 

  足三里:小腿的正面,脛骨外側一橫指寬。膝眼下方3寸(四指幅寬)。將食指放在膝眼上,其餘三指自然貼近小腿,無名指下緣所到之處即是。足三里是顧胃的重要穴位,可消脹氣、助消化,強化腸胃功能,防止胃痛。

 

  以上穴位每日按壓4次,每次30壓,以按到有酸脹度為佳。」

 

  說罷,姊妹淘紛紛自我操作微運動。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全新YouTube頻道「健康好人生」,助你實現健康好人生!► 立即訂閱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中醫養生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