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2016
考試前出現焦慮症狀,湯水按穴可寧神安睡
譚莉英
註冊中醫師
近日收到忠實讀者陳女士的電郵,詢問有關她的兒子及女兒都是大學生,但他們在考試前夕都特別緊張,整晚不能入睡、心跳得很厲害,每分鐘約160至180下,希望藉專欄提供一些寧神安睡湯水和按穴方法,以紓緩他們的緊張情緒。
根據上述情況,陳女士的兒子及女兒在考試前夕出現焦慮症狀,家人需密切留意他們的狀態,若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會對人體健康產生致命的影響。
焦慮症患者常有恐慌的預感,終日心煩意亂,坐臥不寧,憂心忡忡,好像不幸即將來臨;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減退,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外表常顯示面容焦慮,雙眉緊鎖,姿勢緊張;有的表現為搓手頓足,來回走動,緊張不安,眼瞼、面肌或手指震顫。
從中醫角度,焦慮症成因如下:
實證:早在《內經》中就有對本病的病因病機描述,提出「思則氣結」、「驚則氣亂」,「驚則心無所依,慮無所定,神無所歸」,焦慮症實證者基本病機為情志失調、肝氣鬱結,說明了氣機失調在本病的病機中有重要地位。肝主疏泄,喜條達,惡抑鬱,情志失調,肝氣郁滯,鬱而化熱,擾亂心神,產生煩躁不安的焦慮症。
虛證:為臟腑的功能失調,以虛為本,從「心藏神、肝藏魄、腎藏志」的理論出發,認為焦慮的發生與心、肝、腎三臟功能失調有密切關係。
1.腎精不足:恐為腎之志,若因久病失調、過勞、長期壓力、夜瞓、睡眠質素欠佳或結構移位等創傷,令精氣內虧,致腎志不寧則恐懼不安。
2.心肝血虛:心血虧虛則無以養神,心主神明,若功能虧虛則心神不寧,出現緊張、坐立不安。膽在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中,具有判斷事物和作出決斷的作用。肝膽相照,相互影響,若肝血虛則膽氣亦虛,肝不藏魂,膽失決斷,表現出恐懼、緊張。
3.肝陽上亢:肝陽上亢多為肝陰不足,陰不制陽所致。而腎陰不足,水(腎)不涵木(肝)是引發肝之陽氣升發無制的一個原因,表現出情緒不穩定,易於激動。
4.陰虛陽亢:產後失調、大病、久病或過勞者耗傷陰精,日久傷及腎,腎陰虧虛,則命門之火失制,相火亢盛,以致陰虛火動,虛煩不眠。出現難入寐、多夢、易醒和睡眠質素欠佳等。
5.痰熱內生:因臟腑功能衰弱,對不良環境、精神刺激抵抗力弱,一旦膽腑失用、胃氣上逆,水穀不化,則痰熱內生,氣機逆亂,引起異常焦慮或過敏反應。
想預防與改善焦慮症狀,可嘗試以下方法:
神門:在小指外側直下的手腕橫紋凹陷處,觀其字義便知是安定心神之門,主治心煩、驚悸、健忘、失眠、胸脅痛等症。
神門
內關:位於手腕橫紋正中,沿著兩條筋的中間往上2寸(約三手指寬),是心臟的保健要穴,可安寧心神,紓緩緊張情緒。
內關
以上穴位,揉按至有酸脹度為佳,每日4次,每次30壓,連按3天。若未達到理想之效,可針灸及內服中藥治療。
寧心安神湯(1人份量)
材料:浮小麥5錢、炙甘草2錢、大棗6枚、白芍5錢、酸棗仁4錢、瘦肉4兩、海鹽適量
做法:1.所有材料清洗乾淨;
2.瘦肉汆水,備用;
3.煲內注入適量清水,加入所有材料同煲,大火煲至水沸後轉慢火再續煲2小時,最後下適量海鹽調味即可。
服法:佐餐熱服,連服3天,若情況仍未改善,可配合針灸和內服中藥治療。
功效:疏肝解鬱,養心安神,預防焦慮、腦神經衰弱、驚悸、健忘與易怒等症狀。
禁忌:陰陽兩虛、感冒者忌服,孕婦、大病、久病和長期病患者建議服用前先諮詢合資格的註冊中醫。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全新YouTube頻道】「25度生活」,舒適溫度 ‧ 綠色態度 ‧ 樂活自在!► 立即訂閱
- 上一篇:【得了怪病?】午後潮熱 滿臉通紅
- 下一篇:茶療改善慢性咽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