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8/12/2017

【保持情緒健康】按穴+食療補氣血,有助掃走抑鬱症?

  • 收藏文章

  有統計資料顯示,本港每5個人就有1人在一生當中受到某程度上的情緒病困擾。除接受輔導、服食血清素藥物等方法之外,中醫師指出,中藥可治療情緒病之餘,亦可助減輕西藥帶來的副作用,一些藥方或食療、以及穴位按摩都可紓緩不安焦慮情緒,寧心安神。

 

 

 

兼減輕服西藥副作用

 

中醫潘子剛

 

  註冊中醫師潘子剛指,本港最常見的情緒病包括抑鬱症、焦慮症及驚恐症。

 

  抑鬱症患者會情緒低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甚至有自殺傾向,在中醫角度,此症是肝經絡問題,因心、肝、脾三臟受累及氣血失調而引起;焦慮症是指患者無時無刻對任何事情都有難以控制的憂慮,中醫的解說是因心膽問題,由於心、膽、脾等功能失調引起;而驚恐症的患者會無時無刻感到害怕和不安,中醫認為是由於心、肝、脾、腎問題而引致。

 

補氣血 疏鬱結

 

  較多人認知的情緒病應對方式是心理輔導,潘指,對於「未虛」的人來說,他們還有能量可以修復,可經心理輔導治癒。但若氣血已虧損的人,他們需補足氣血去營養腦部,故單是看心理醫生不足以幫助他們。曾有病人因不能忍受西藥帶來的副作用如心跳、胸悶、頭暈等,而轉向中醫求診,潘指,中藥可改善病情之餘,同時亦可以幫助減輕服食西藥帶來的副作用,不會造成衝突。

 

 

  潘的其中一名病人是45歲的何女士,她因長期照顧患病兒子而心力交瘁,導致抑鬱症,經常疲倦乏力、憂心忡忡、悲傷欲哭,又難於入睡導致肝鬱傷脾,屬於肝氣鬱結、心脾兩虛症型。潘為她開了加味逍遙散、甘麥大棗湯、歸脾湯等藥方,有助疏肝解鬱、紓緩情緒;配合刮痧、刺絡、針灸等,又叮囑她要定期讓自己「放假」休息,放下家中重擔,並與家人傾訴。

 

  中藥治療加上生活調整,令她在16周後解決上述症狀,現時定期服用有助紓緩的飲品、按壓穴位等,控制病情。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限時獎賞】申請《串流版IQ》贏取高達$300獎賞► 立即申請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素心Cook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