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4/2018
【學會斷捨離】間屋再大都無用?5題測試你是否有儲物癖
不少人都愛儲物,家中收藏著很多東西捨不得掉,總覺得有天會大派用場,如報紙、雜誌及衣服,又或模型、毛公仔等。但原來儲物過度也是一種病。有精神科醫生指,儲物癖屬強迫症,若囤積大多數其他人會丟棄的物件,多得令人寸步難行及影響日常生活,便有可能積物成病,嚴重者更有機會致家庭糾紛。
完美主義及優柔寡斷 患病高危
丁錫全醫生
精神科醫生丁錫全指,儲物癖屬強迫症一種,患者會過量收集一些外人認為是無謂、但他們認為是有用的物品,如手袋,因而佔據居住地大量空間,甚至寸步難行。除影響自己日常生活外,亦為同住的家人帶來困擾,「外人跟患者說這些物件是垃圾,但患者仍會把它們當寶,不願意棄掉,無論身邊人如何跟他們解釋,他們仍會把物品堆積如山,不去清理。」
傅子健醫生
精神科醫生傅子健指,獨居者及中風人士是患病高危者。傅解釋指,獨居者因少了家人制約壓力而令囤積更少顧慮,中風患者則因其篩選及分類能力下降,亦有部分青少年於13歲起便發病,主要是受家族病史影響。
丁錫全則指,完美主義者及性格優柔寡斷,均屬儲物癖高危患者,「若家族中有人患儲物癖,如公公婆婆,則有較大機會延至下一代。」另外,若家中有親人離世,亦有機會發病,「他們會認為逝者的遺物有價值,從而連帶其他物品都捨不得丟。」
丁又指,富有同情心的人也較大機會患病,「這類人對每件事物都有感情,如有人愛收養流浪狗,家中會養近20隻狗,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此外,認知障礙症患者及長者也有機會患此病,「長者的記憶會停留在舊時,以為物品都是有用的,而且性格較固執,不願意接受新事物。」
改善建議 物品分類再丟棄
丁錫全表示,曾有患者本已住在一千呎大屋,但家中仍因堆滿雜物致寸步難行,更將雜物再放滿兩間400呎的住宅及一間過千呎貨倉。丁又指,很多患者自己不覺得有問題,別人勸他們掉東西時,更會表現反感,易致家庭糾紛。
醫生建議,要從小培養簡約的生活態度,避免囤積雜物。(iStock)
丁建議患者可將物品分四類,「第一類是常用物件,即一個月內或一個禮拜內都會用,就執成一箱;第二類是不常用的物件,即一年內會用到,例如暖爐;第三類則是有紀念價值的東西,可挑選幾件然後存放;第四類就丟掉。」
他又指,患者可從家中一角開始做整理,再將範圍擴展,例如書房或衣櫃,整個過程可能要花上一個多月。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全新YouTube頻道「健康好人生」,助你實現健康好人生!► 立即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