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2018
【3招防偏食】小孩不愛吃蔬菜,原來和父母飲食模式有關!
嬰兒半歲開始進食固體食物(簡稱︰加固),部分家長或擔心子女偏食或吃不夠。有營養師指6個月至1歲是嘗試不同食物的黃金期,多嘗試餵不同食蔬菜及肉類,可減低孩子日後偏食。而家長常跟子女用餐,讓幼童有模仿學習對象,亦可增加他們進食的興趣。
美國註冊營養師詹佩鳳(Katrina)表示,嬰兒6個月至1歲是培養他們進食不同食物的黃金期,即1歲前廣泛試吃不同種類食物如蔬菜,他們日後接受這些食物的程度較大。「例如1歲前食過30種蔬菜,比起只食過10種的孩子,長大後接受蔬菜的機會較高。」
營養師詹佩鳳
父母也偏食 子女有樣學樣
部分家長以為子女只食番茄及菇類等,不吃綠葉蔬菜便是偏食,事實並非如此。「綠菜蔬菜、番茄及菇類同屬食物金字塔的尾二層,即是蔬菜類,在同一層的食物營養值相近,即使孩子不吃綠菜蔬菜,也可靠菇類及茄類補充營養。」
孩子早期偏食與父母飲食模式亦有莫大關係。Katrina說,幼童是模仿性學習,若父母只是煮給子女吃,自己根本不吃某類食物,子女也會跟隨。「曾有母親說子女不吃洋蔥,細問下才知這位母親也不吃。」
不少父母是雙職家長,幼兒照顧及餵食多由外傭或長輩負責。Katrina說,過去接觸不少聘請外傭的家庭,原來外傭平日多數是陪或餵少主食飯,孩子欠缺模仿對象,很少機會欣賞食物,才是導致偏食原因。
改煮食方法 增小朋友胃口
至於家長擔心孩子偏食,致營養不足及體重下跌。Katrina指,新手家長特別關注嬰幼兒由飲奶轉吃固體食物的階段,部分幼兒會因不習慣吃固體食物,其生長曲綫圖會下跌「一至兩條綫」(1至2個級別)。
她鼓勵家長嘗試配搭多些不同材料,及改變烹調方法。「例如部分孩子不喜歡吃肉,但只要投其所好,用茄汁豆煮豬扒,他們又會食指大動。」亦有家長會將肉類攪爛,混入飯團及粉麵中,提升孩子接受的機會。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限時獎賞】申請《串流版IQ》贏取高達$300獎賞► 立即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