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2018
【拖得就拖】拖延症又發作!可能同ADHD、強迫症、抑鬱症有關?
把事情拖延到最後一秒才做,相信不少人也有過此經歷。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拖延症」並非一種病,而是因應個人能力或態度而形成。不過,若拖得就拖,再加上注意力不集中,則可能是患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若是由於對自己做事要求太嚴謹,怕做錯而拖延工作,則可能是患有強迫症。
醫生指「拖延症」非疾病,更重要是了解出現拖延的原因。(iStock)
精神科專科醫生丁錫全形容,拖延症是「遲遲都不做,或拖到最後一秒才臨急抱佛腳。」他指,拖延症並非一種病,而是因應個人能力或態度而形成,宜先了解形成這種態度的原因。他指,ADHD患者一般注意力難集中,較難展開工作,故有拖延傾向;強迫症患者亦會出現此徵狀,「這類患者會較為完美主義,因而出現選擇障礙,對自己做事要求太嚴謹而怕做錯,所以對沒把握的事會拖拖拉拉,或乾脆不做。」另外,抑鬱症患者亦可能會做事拖延,「由於精神狀態欠佳,對所有事情提不起勁,一些小事也會覺得很困難,想做也做不到。」
建立良好時間表 認知行為治療改善
丁錫全醫生
丁建議,對ADHD患者而言,若想改善症狀,可先制定良好的時間管理,學習如何展開工作;對強迫症患者而言,則可透過認知行為治療作改善;就輕微抑鬱症患者而言,可進行心理輔導紓緩負面情緒,並建立正面思維。
對於一般有拖延症心態的學生或打工仔而言,丁建議,無論是工作及學習上,可先建立良好時間表及擬定工作大鋼,如考試前先訂立默書時間表,令自己有動力溫習,工作方面則訂下仔細流程。
丁錫全又提到,若小孩出現拖延症,或會引致嚴重後遺症,「小孩若受壓,被催逼做不喜歡的事時,會以慢條斯理態度執行工作,例如做功課逐粒字寫,是一種攻擊性的行為,但用消極的態度表達。」
被迫做不喜歡的事 小孩拖延表達不滿
丁錫全解釋,「當小孩被迫做不喜歡的事,最原始表達不快及應付問題的反應是哭,年齡大一點時會爭辯,繼而發脾氣,甚至升級至用消極態度表達,例如拖延該做的事,同時他們會漸漸對身邊的人失望,最終不理會任何事而出現沉默症。」他曾接觸一名13歲有沉默症的男童,男童原本成績不錯,惟父親近年交通意外身故,令他情緒大受打擊;加上其母將不快發洩在他身上,對他的學業要求漸增,令他壓力大增,母子最終整整一年沒說話及交流。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限時獎賞】申請《串流版IQ》贏取高達$300獎賞► 立即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