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3/11/2018

【精神分裂症】18至22歲最高危?及早治療減患嚴重併發症機會

  • 收藏文章

  不少人會將精神分裂症與人格分裂畫上等號,不過,有精神科專科醫生表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會出現幻覺、幻聽、覺得有人對自己不利,即是思覺失調,常發於18至22歲的年輕組群,嚴重者會喪失動力,終日不出房門,嚴重者或需要接受入侵性的腦電盪身體治療。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表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成因包括遺傳基因、環境壓力及家庭管教方式,「三者缺一不可」。當腦部俗稱快樂的荷爾蒙多巴胺分泌過多或過少,都有機會誘發妄想及幻聽。

 

傅子健醫生

 

有患者演變足不出戶

 

  根據多年來的研究,全球約有1%人口因遺傳基因發病,若父親或母親遺傳的機會為1%,而父母親均是患者的話,子女患精神分裂症的機會則會升至40%,雙胞胎遺傳機會亦高達50%。

 

  傅子健表示,曾有一名90後個案,中學時期性格已較孤僻,沒有正常社交,畢業後到社會工作卻不斷轉工,並幻想僱主剋扣工資,其後演變至不願外出,更妄想自己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親戚,終日擔心有FBI會陷害自己,只肯飲樽裝水及食餅乾,導致營養不良,最後由普通科醫生轉介至精神科治療,事主服藥兩年後已可重投社會工作。

 

 

18至22歲組群較高危

 

精神分裂症患者會出現妄想、幻聽,後期更會足不出戶,面對其他併發症危機。(iStock)

 

  他解釋,精神分裂症並不是人格分裂,早期患者想法與情緒反應會割裂,「不開心會笑,開心會喊」,急性病發時會有幻覺、幻聽,「例如聞到別人聞不到的氣味、以為自己是外星人,或幻想有人會對自己不利等」,是一般的思覺失調。後期患者會變得無動力,「不願洗澡,只是瞓喺度」。由於患者不察覺自己有問題,亦對幻想深信不疑,因此不會主動求診,而18至22歲的年輕組群更是高危一族,原因未明。

 

  傅醫生續指,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多巴胺阻隔劑,首次病發需連續服藥1年,一旦有二度復發,則需服藥5年。

 

  他坦言,此病並不能百分百根治,部分人或會因生活困難或巨變再度復發,「有些人在升職、搬屋、感情失敗後都會復發」,嚴重者需接受入侵性的腦電盪身體治療。但臨床顯示,愈早治療,效果愈好,若能在首年病發時服藥控制,將來患嚴重併發症的比例會有所下降。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財經‧生活app,一app在手,天下暢遊!► 立即下載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名廚煮場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