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3/12/2018

【人格分裂】無法面對傷痛,所以創造出「第二個自己」

  • 收藏文章

  早前有自稱人格分裂的患者在網上分享患病心得,並拍片介紹自己體內的各個「人格」,引來各地網民不少回響。有專科醫生表示,人格分裂即是擁有多重性格,背後與患者自身的創傷後遺症,或腦部的不尋常腦電波有關;惟此症非常罕見,更有機會與精神分裂或人格障礙等疾病混淆。

 

  現居美國的19歲韓裔女生Jess,自稱從小因童年創傷,不幸患上人格分裂症,早前她以「AlexMax Han」為名,拍片上傳YouTube分享患病心得,並逐一介紹體內分別名為Alex、Max和Jude等6個人格,更在鏡頭前展示轉換過程,一度引起網上熱話。

 

居美韓裔女生Jess因童年創傷患上人格分裂症,拍片分享經歷,更逐一介紹體內6個人格。(YouTube片段截圖)

 

多重性格差異極端

 

黎大森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黎大森表示,人格分裂症屬極為罕見的病例,他自言行醫20多年來,從未見過1個病症,即使長期有超過2,000名病患的青山醫院,亦未聽聞接收過相關病人,他形容此症屬「教科書」的罕有疾病。

 

 

  他按已有的研究解釋,人格分裂患者即擁有多重性格,而性格的差異亦相當極端,「可能一個好文靜,另一個又突然會好冷漠、好暴力」,甚至「話變就變」;但人格與人格之間卻可全無互通,患者醒來後或會對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毫無印象等,因此令患者的人際關係受損。

 

  黎又指,此症發病源頭多數來自腦部中不尋常的腦電波,或由患者自身的創傷後遺症引起,例如童年時遇到一些悲痛經歷,有機會讓腦部出於保護作用,選擇遺忘或抑壓當時的情緒,直至長大後再接觸類似情況,或重返與創傷相關的場地時,身體便會產生出「第2個性格」協助自己承受痛苦。

 

read more:【精神分裂症】18至22歲最高危?及早治療減患嚴重併發症機會

 

易與人格障礙混淆

 

  然而,由於人格分裂症極為罕見,黎醫生形容,患者容易與俗稱「發羊吊」的腦癇症、精神分裂或人格障礙等疾病混淆,其中以人格障礙中的「邊緣人格」較為類似,當中患者普遍有自我中心、情緒波動等情況,難以與人建立親密關係,而為博取關注,甚至可能會「專登講或者做些奇怪行為出來」,裝扮出有其他精神疾病的假象。

 

 

  黎大森指,曾有一個15歲女孩求醫個案,她因害怕長大及面對現實,每逢「無人理」或「唔開心」時,便會在手上刻上自己的歲數,最終令她手上出現密密麻麻的「15」血痕,最終確診患上「邊緣人格障礙」,需透過藥物配以心理及認知行為進行治療。

 

  他強調,患上人格分裂或人格障礙症並非1、2天的事,建議大眾多與身邊人溝通,留意他們的心理變化等,鼓勵患者病向淺中醫。

 

read more:【害羞的錯?】唔合群、人多冇安全感?社交恐懼症徵狀逐個捉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輕養生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