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2016
【正反辯論】白飯引致糖尿?
曾欣欣
註冊營養師
上星期在本欄討論食飯好還是食麵好,有提及到升糖指數GI。有讀者提出一個多年都解不開的疑問:食白飯會否引致糖尿病?
一直以來,我都喜歡尋根究柢,對官方指引從不盲目遵從。白飯是否引致糖尿病這個疑問,其實我自己都掙扎了多年。因為,多個糖尿病協會的官方指引,聽下去好像頗合理,但其實存在再多個疑問!所以,讓我帶你來一次正反辯論。
反方:白飯不會引致糖尿
一直以來,所有大型科學研究都指出,澱粉質不會引致糖尿病。意思是,食得太多餅乾麵包意粉白飯等高澱粉食物,不會引發糖尿病。有了糖尿病之後,的確需要控制澱粉,但澱粉並非元兇。除了遺傳,引致糖尿病的最大元兇是肥胖,即是過多卡路里。過多卡路里,可以是過多酒精、脂肪、糖分等,並不一定是澱粉質。控制體重、及增加運動量,是對抗糖尿的最好方法。大多醫護人員,都是學習這個理論。
正方:白飯引致糖尿
亞洲人肥胖率,一向比西方低;不是低少少,是低七倍之多。既然大型研究指出,肥胖是糖尿病元兇;那麼,為何中國人糖尿病病率,跟美國人一樣高至10%人口?日本人亦如是。肥胖率更低(低8倍),但糖尿病新症率比美國還要高!明顯地,肥胖並非糖尿病的主要元兇。中西的最大分別,就是亞洲人吃得最多的食物,是白飯。我翻查文獻,發現一份2012年研究報告,指出每一碗白飯會令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11%,尤其是中國人及日本人。這份報告,其實一樣大型,跟超過35萬人。究竟,應該相信那一份大型研究呀?
關鍵所在:中西差異
關鍵所在,就是不可以完全利用西方理論套用於亞洲人身上。西方飲食,一星期才可能吃兩三餐白飯。香港人,隨時每天兩餐白飯!吃白飯之多,其實有點驚人。西人的「澱粉非元兇」理論,有可能不適用於亞洲人身上。
另外,研究指出,亞洲人對血糖飆升反應跟西人不一。Sadly,我們血糖飆升反應比較大。意思是,我們血糖飆升較高,需要更多胰島素去穩定血糖。血糖穩定性對健康尤其重要,不單止為了控制糖尿病,還牽涉體重、皮膚、及其他主要長期病患。所以要Hea住瘦、Hea住靚,就得要Eat Clean控制血糖。
反方反辯:食飯量比20年前減少三成
如果白飯真是元兇,糖尿病患病率應該下降才對。為甚麼?追查一下食飯量,會發現在中國,食飯量比20年前減低了三成。換句話說, 20年前的人食飯量還要高,現代人已經吃少了飯,為何現今糖尿病患病率更高?所以白飯不是元兇。
結論?
辯論到此,結論還未完。我知道的是:白飯並非元兇。但,肥胖也非唯一元兇。日本人的糖尿病新症率,由20年前的最低,現在變成跟美國一樣高。所以,如果不是白飯,又不是肥胖,應該是其他飲食習慣。下星期繼續討論。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全新YouTube頻道】「25度生活」,舒適溫度 ‧ 綠色態度 ‧ 樂活自在!► 立即訂閱
- 上一篇:要做C姐?豐胸食物你要吃
- 下一篇:不捱餓瘦身靠蛋白質!5個跡象你缺乏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