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2018
【隱形殺手】中年人高危!高血壓可引發中風甚至死亡?
高血壓是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本港近4分1中年人都是患者,60歲或以上的長者,更是每2人便有1人患高血壓。專科醫生指,高血壓沒有明顯病徵,部分患者或出現頭痛、頭暈、易疲倦等輕微現象,故容易被忽視,應定期進行例行身體檢查及量度血壓,以防病情惡化。
據醫管局資料顯示,香港有近50%長者及2至3成中年人士為高血壓患者,由於高血壓沒有明顯病徵,故被稱為「隱形殺手」。心臟內科專科醫生陳栢羲表示,高血壓未必會為患者帶來即時不適,因此容易令患者忽略病情,但高血壓可引致嚴重併發症如心臟病、中風、腎衰竭,甚至死亡等。
陳栢羲醫生
低鹽飲食恒常運動 助改善
陳醫生指,肥胖、攝取過量鹽份、吸煙、嗜酒、缺乏運動、精神緊張等,均是引致高血壓的高危因素,而隨着年齡增長,患上高血壓的風險亦會上升。由於高血壓不易察覺,陳醫生建議成年人每年應最少一次量度血壓,以便及早發現問題。
至於治療方案,陳醫生指,治療高血壓首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實行低鹽飲食、恆常運動、控制體重等,若病情未有改善則需要以藥物進行治療。他指,目前主要有3類治療高血壓藥物,包括鈣通道阻滯劑、ACEI與ARB類藥物、利尿劑,按病人情況或會複合使用幾款藥物,而鈣通道阻滯劑可引起腳腫,ACEI類藥物則有機會引起乾咳。
頑固性高血壓 微創手術治療
陳醫生補充,若上述藥物未能有效控制病情,這情況便稱為「頑固性高血壓」,可進行一種嶄新微創手術「腎臟交感神經消融」,有關手術是透過射頻阻斷腎交感神經,減低腎交感神經活性及腎臟分泌荷爾蒙,以有效控制血壓。
另外,由於血壓會隨着情緒、環境轉變、壓力而有所起伏,故不少人會呈現假性高血壓現象。陳醫生解釋,部分人於診所量度血壓時,因情緒或較緊張而令血壓值超標,但於家中量度血壓時卻正常,這稱為「白袍高血壓」,較理想做法是為病人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以便更準確掌握血壓值。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全新YouTube頻道「健康好人生」,助你實現健康好人生!► 立即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