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8/11/2019

【照顧者悲歌】壓力瀕臨爆煲!「大人站」為照顧者提供歇息空間

  • 收藏文章
Text: Yoko Cheung Photo: Yoko Cheung、Kenji Lo

 

      2017年因殺病妻而自首的黃國萬(黃伯)今年初獲釋,他上月接受媒體訪問時說︰「貧窮是無底深潭,社會制度要變」,期望有識之士能改變制度。當年黃伯因不忍中風太太受病魔折磨,年紀老邁的他亦難以承受沉重的照顧壓力,奪去妻子性命後自首,為社會敲響警號,揭露照顧者的悲歌。隨着香港社會步入高齡化,長者人口急速上升,政府統計處預計到2066年每1.4人就要供養一名長者,比起2017年每3.55人供養一名長者的比率高出兩倍以上,照顧者的壓力將更為沉重、更迫切。

 

中年、中產、高學歷 壓力較雙老護老者高

 

      黃伯的經歷只是冰山一角,反映出部分照顧者的困境。黃伯這類基層長者護老者,屬政府及社福界定義下的照顧者,他們與被照顧者同住、有親屬關係,並且非受薪,全港約有23萬人;但「大銀力量」總監陳曉蕾見到的,卻是過百萬的照顧者人口,他們未必是主要照顧者,不一定與被照顧者同住,但可能已開始負責很多照顧決定,陳曉蕾與她的編採團隊稱他們為「夾心照顧者」。

 

大銀總監陳曉蕾

 

      去年十月,大銀力量的照顧者雜誌《大人》研究夾心照顧者的壓力,發現他們大多屬中年、中產、高學歷,被夾在工作與家庭間,喘不過氣來。《大人》以「沙氏負擔訪問(ZBI)」問卷,評估照顧者的壓力指數,發現超過九成的被訪者壓力評估得24分或以上,可能有較大機會患上抑鬱症;香港社區組織2017年曾以相同的量評方法測試基層長者護老者的壓力,獲24分或以上的人數有八成七,少於夾心照顧者。一般而言,照顧人數愈少,壓力愈大,但即使有其他家庭成員分擔,亦不見得會輕鬆許多。「大家的價值觀、家庭成員過往的關係,令不同照顧者在照顧想法上會有不同意見。曾有被訪者說『錢就我出,話事就唔到我』。家庭成員間協調得不好,就會有很多糾紛。」

 

照顧者分層 各有各困境

 

      《大人》這一期的調查,令夾心照顧者的困境浮上水面,社會多了討論夾心照顧者的壓力。然而,過百萬的照顧者群體,除了能劃分成雙老照顧者、夾心照顧者,當中還存在很多不同的分層,例如年齡、性別、就業狀態等,劃分出每個照顧者群體獨特的處境︰在職照顧者需在工作家庭兩邊走;男性照顧者照顧異性家人的不便;年輕照顧者甚至未為意身體衰退是怎樣一回事,已要挑起照顧責任,作出各式各樣的醫療決定……陳曉蕾曾到企業演講,有員工發現身邊同事原來是年輕照顧者,未到30歲已要照顧年過70的父母,但這批年輕照顧者的困難往往不易得到體諒︰「如果同事有小朋友,大家會明白她要回家照顧家庭;但當同事說要回家與父母吃飯,或者要回家照顧爸爸,不能加班,並不會得到同樣友善的對待。」香港對於照顧者的關懷,仍有很多的不足。

 

第十三期《大人》月刊探討照顧者壓力。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亞洲最矚目財經講座】陶冬看「2023年:政策轉變之年」與您分析環球市場焦點、中國宏觀經濟、香港樓市前景。► 火速報名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素心Cook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