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7/2015
為何我會出濕疹?
譚莉英
註冊中醫師
近期貓山王(榴槤)當造,很多人加入擁護行列,加上悶、濕、熱的夏季,內因佐以外患,正是濕疹好發的季節,尤其是今年氣候冷熱無常,時而暴雨,一日之間甚至有四季的變化,濕疹患者發作比例增加三至四成。
Emily是個25歲的上班族,被濕疹困擾多年,每到夏天就容易反覆發作,手腳長出丘疹、水泡、局部潮紅,皮膚癢熱感讓人煩躁,尤其遇到雨天,皮膚更是搔癢難耐,時常抓到破皮、滲水,甚至滲血。
週末,Emily與同事在健身房運動後,一起嘆海鮮慶生,其後再吃了半個貓山王,原本不舒服的情形更加嚴重……
外塗藥膏只能稍微緩解癢感,水泡症狀收乾後緩解逐漸結痂脫屑,因為結痂痕癢再度搔抓破皮,濕疹又再反覆發作,因此手、足形成一塊一塊的色素沉澱,讓愛美的她沒勇氣穿短袖衣飾及短裙,於是前來求助中醫。
Emily問:「大家吃的都是同一樣的食物,為何只有我一個會出濕疹?患上濕疹的原因究竟是甚麼?怎樣才能治好?」
我答:「濕疹由外因和內因所引起。前者是指六淫邪氣(風、寒、暑、濕、燥、火)。由於夏天濕、熱邪氣較重,風邪盛極,容易引起皮膚病;而內因是由於氣血不和、臟腑失調,令體內產生內風、內濕、化燥、虛瘀等問題而導致。
濕疹又可分為脾虛型、血虛型和濕熱型。脾為後天之本,主袪濕。若飲食無度,使其功能受損,濕毒便不能排出體外,易發於皮膚上,形成脾虛型濕疹。
至於血虛型多出現於陰虛人士身上,加上進食過多濕熱或寒涼食品,令濕毒困身,血屬陰,陰虛生內熱,內熱燃乾津液,誘發濕疹發作。
此外,情緒亦是成因之一,七情波動會令臟腑功能失調,思慮傷脾,令脾臟積濕,產生「濕熱性」濕疹。
另一方面,中醫認為食物與濕疹關係密切,因為濕毒及濕熱積聚是誘發濕疹主因之一,而大部分濕疹患者脾胃比較虛弱,濕毒食物會削弱脾胃功能,不能將食物中的某些物質進行正常代謝吸收轉化,而使這些物質成為身體內多餘的病理產物,加劇病情惡化。不少濕疹病人的病情可能已經治療得七七八八,但是,因為吃了某些不適合個別病人體質的食物後再次引發濕疹,因而令濕疹再度反覆,這是很可惜的事。
其實,某些食物是會助長濕熱或濕毒,例如魚、蝦、蟹等,其他太過油膩或是太過刺激的食物如酒精、辛辣都不適宜,太過甜味、糖分太高的食物也都會助長濕的變化,應少吃為佳,所以中醫認為濕疹的患者宜戒口。不過,也不是所有病友都必須戒吃相同的食物,有些病友可能不能吃某種食物,但另一些病卻可以吃,要看病者的情況而定,每個病人根據自己的體質對食物的反應也有所偏頗。」
Emily續:「我知要戒口的,所以我已多年沒有吃過牛肉,被我狠狠的戒掉了!」
我說:「許多人都說濕疹患者必須戒掉牛肉,其實牛肉富含組胺,是會在某些人的身體造成病理產物,卻不是每個濕疹患者都必須戒牛肉。
有的病人經過治療後,體質已經改變,甚至以前不適合的食物也有足夠的防禦能力,進食某些過敏食品,也不會使濕疹復發。」
Emily追問:「有甚麼高危食物?」
我答:「以下這些食物容易引發濕疹,或者導致濕疹復發:
奶類產品,如牛奶、芝士等;海產類食物;溫熱之品,如蔥、蒜、洋蔥、羊肉等;
具有特殊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酒、芥末、胡椒、薑等;
某些生吃的食品,如生蔥、生蒜、生番茄;
某些殼類果實,如腰果、栗子、核桃、杏仁;
某些水果,如荔枝、香蕉、菠蘿、龍眼、芒果、榴槤等;
某些富含細菌的食品,如死魚、死蝦、死螃蟹以及不新鮮的肉類;
某些富含真菌的食品,如蘑菇、酒糟、米醋等;
某些富含蛋白質而不易消化的食品,如蛤蚌類、魷魚、八爪魚等;
種子類食品,如各種豆類、花生、芝麻等。
其中,香蕉、菠蘿、茄子、葡萄酒、酵母、牛肉、雞肝臟及香腸中亦含有較高的組胺成分,也會促使濕疹的發生。」
Emily問:「那我現在可以怎樣處理?」
我答:「珍珠淨血療法佐以磁療。
珍珠淨血療法:
在患處塗上中藥外用藥水(濕疹專用配方),然後用梅花針局部輕叩,濕疹的搔癢感便會馬上緩解或消除,與此同時,外敷珍珠與白芷混和而成的中藥粉末,其後再塗上中藥外用藥水(濕疹專用配方),重覆幾次治療,便可將濕疹治癒。
磁療:
夜瞓生物負極磁床,可提升體內鹼性化,中和體內的自由基和酸度,穿透人體影響神經系統、器官和細胞功能,改善過敏性和特異性免疫體質,令血液中的T細胞數量增加,最後逹到改善體質、消炎、止癢、抗菌和收口痊癒的效果。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加息周期唔使急,最緊要定!各大銀行實時「定存息率大比拼」► 即睇
- 上一篇:食生菜水果仍然便秘?
- 下一篇:坐骨神經痛到喊,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