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8/2021
入秋天氣依然濕熱!小心「香港腳」來襲!濕熱、腎虛、血虛都易中招?中醫推介袪濕食療+浸腳良方
香港天氣屬嶺南氣候,又濕又熱,每逢夏季是足癬的高發期。足癬俗稱「香港腳」,又名「腳濕氣」,為甚麼叫「香港腳」?在殖民地時期,不少英國士兵被派遣來港,由於香港天氣炎熱和潮濕,士兵們整天穿着長靴,結果都得了香港腳,足部出現水泡,紅腫化膿,奇癢難耐。此病在歐洲比較罕見,所以這種怪病被認為是在香港才有的流行病,故足癬被俗稱為「香港腳」。中醫怎樣治療「香港腳」?今天請來温愛詩博士分享!
溫愛詩博士為香港註冊中醫,中醫嶺南皮膚病流派傳人。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及中醫(針灸)碩士,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皮膚科)。溫博士崇尚『藥食互補』、『寓養於食』,帶領極緻品味美食養生新潮流。
香港腳會傳染嗎?
註冊中醫温愛詩博士表示,由於本病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淺部皮膚病,具有相當的傳染性,接觸患者的鞋、襪等用品,皆有被傳染的機會。有調查顯示,70%至80%的成人曾患上程度不一的足癬。以足趾間皮膚水疱、脫皮、糜爛、破裂而有特殊臭味為臨床特徵,成人多見。如延誤治療,可引發手癬、體癬、股癬等。
本病屬中醫學「腳濕氣」範疇,認為本病多因濕熱蘊積於內,風毒蟲邪乘虛侵襲於外,久則經絡瘀阻,氣血不榮肌膚,乃生此疾。常見臨床分型和治則如下:
1. 濕熱下注型
症狀:趾間浸漬腐白,腐爛流滋,瘙癢疼痛,氣味腥臭,搓破腐白皮破則露出鮮肉部分,黏水似脂;或搓破毒染,皮脫腐爛,自覺疼痛,步履艱難,紅腫灼熱;舌質紅,苔薄黃,脉濡數。治則以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為主。
2. 腎虛風襲型
症狀:病久不癒,時常趾間劇癢,浮腫,滋水外溢或乾癢脫皮,甚至皸裂,遇熱遇水則疼痛不適;舌質淡紅,少苔,脉虛細。治則以益氣養陰,散風利濕。
3. 血虛風燥型
症狀:皮膚增厚,脫屑,粗糙乾裂,瘙癢不流水;舌紅苔薄,脉弦。治則以養血潤燥,袪風止癢。
下一頁:袪濕食療推介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財經‧生活app,一app在手,天下暢遊!► 立即下載
1
2
- 上一篇:中藥字典 | 唔關《午夜凶鈴》事!中藥「女貞子」補肝腎陰虛,白髮變黑又得、明目最得?食用要注意一件事(附食療推介)
- 下一篇:中藥字典 | 被稱「民間聖果」!桑椹涼血、補血益陰兼利五臟,泡玫瑰茶改善月經不調,泡蜂蜜助減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