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1/2022
雙標靶藥可減乳癌復發風險?逾半患者不知道!組織籲建平台加強支援,免錯失治療良機
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而且每5名患者就有1人患上復發機會較高、存活率較低的HER2受體陽性(HER2+)乳癌。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指,在術後輔助治療中使用雙標靶藥物,可減低高風險患者在8年內復發或死亡的機會,如透過皮下注射更可縮短留醫時間。但有調查發現逾半患者沒有足夠時間理解新療法,或失最佳治療機會,有病人組織籲建立統一資訊平台,及加強支援病友。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解釋,HER2+乳癌的癌細胞有較多HER2受體,可加強信息傳遞,令腫瘤生長及擴散速度較快,患者易復發,且3年存活率僅約85%。
近年HER2+治療方案不斷推陳出新,包括雙標靶藥物。張稱,HER2+患者術後一般會接受為期1年的術後輔助治療,每3周注射單標靶藥物1次,並在首4至6個月同時做化療,以徹底清除癌細胞,但約30%淋巴擴散者接受治療後,仍在10年內復發或死亡。
張指,雙標靶藥物可代替單標靶藥物,減低高復發風險患者在8年內復發或死亡機會28%;更可用靜脈注射方式施藥,在療效與皮下注射相若情況下,把留醫時間由逾3.5小時減至約20分鐘。
組織建議醫療界建立整合資訊統一平台,助乳癌患者掌握治療方法。(受訪者提供)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乳您一起-you're not alone及同路人同盟於今年9月訪問91位HER2+患者,結果發現53%人未能清楚表達治療期望,55%人指沒足夠時間從醫護身上了解各種療法。
倡設平台整合治療資訊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稱,近9成確診少於1年的第2至4期受訪者稱,若知道皮下注射雙標靶藥物與靜脈注射的療效相同,並可縮短留醫時間,必會選擇前者,惟過去僅33%人曾接受相關治療。
王認為,醫護工作忙碌,網絡資訊過度分散,震驚和徬徨情緒亦有礙患者掌握病情資訊,或錯過較好的治療方法,建議醫療界建立資訊統一平台,及加強病友組織的情緒支援服務。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2「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及「最佳表現衍生產品數據供應商」兩大獎項 ►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