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2/11/2019

【人臉辨識】史上首創!東京奧運人臉辨識入場,如何釋除侵犯公眾私隱憂慮?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方展策

    方展策

    少年時,曾研習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可惜學無所成,僥倖畢業。成年後,誤打誤撞進入傳媒圈子,先後在印刷、電子、網絡媒體打滾,略有小成。中年後,修畢資訊科技碩士,眼界漸擴,決意投身初創企業,窺探不同科技領域。近年,積極鑽研數據分析與數碼策略,又涉足 Location Intelligence 開發項目;有時還會抽空執教鞭,既可向他人分享所學,亦可鞭策自己保持終身學習。

    智城物語

  日本能否在2020年東京奧運上多奪幾枚獎牌固然要緊,但更重要的是藉著此場合彰顯其智慧城市科技實力。除筆者上次提及的5G廣播與環保能源外,另一重點項目是「智慧保安」。東奧將開創奧運歷史先河,首度採用人臉辨識系統進行身份認證,容貎比對過程只需0.3秒,比起保安人員目測判斷快上約2.5倍時間。

 

NEC人臉辨識系統的核心是一個名為「NeoFace」的AI人工智能引擎,已獲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的技術認可,比起人類目測判斷可快上約2.5倍時間。(圖片來源:NEC官網)

 

  東京奧運期間,來自全球的運動員、記者、工作人員、志願者、贊助商等預估超過30萬人,進場觀看賽事的觀眾更估計有1,000萬人次。今次奧運場館分散於日本9個縣市逾40處地方,由位處關東地區的東京,伸延至最遠的北海道;加上要盡量減少對東京居民日常生活的滋擾,致使保安難度大增。

 

  為解決上述難題,第32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簡稱東京奧組委)遂引入由全球最大半導體廠商英特爾(Intel)與日本電氣(NEC)共同研發的人臉辨識系統,對30萬參賽選手和工作人員作進場核查,普通觀眾則不需要。這是奧運歷史上首次正式使用人臉辨識系統。

 

  早在2016年里約奧運期間,東京奧組委曾對部分記者進行人臉辨識測試。及至東京奧運正式開賽前,參賽運動員與工作人員均須向大會提交個人資料及相片,以申請入場認可證。在徵得申請人同意後,NEC便會利用證件相片建構人臉數據庫。

 

東京奧組委曾於2016年里約奧運會期間在部分記者身上測試人臉辨識系統。(圖片來源:東京奧運官網)

 

  屆時,相關人士如要進出各大比賽場館、選手村或新聞中心,還是要拿出證件向著閘門進行感應;同一時間,閘門上的人臉辨識鏡頭已在比對當事人容貎與數據庫的人臉影像是否吻合,當確認為本人後,始會開啟閘門。由於容貎比對只需0.3秒即可完成,所以當事人未必察覺到人臉辨識程序經已發生。

 

當運動員拿出證件向著閘門進行感應時,人臉辨識鏡頭便會在0.3秒內完成容貎比對,識別當事人身份。(圖片來源:東京奧運官網)

人臉辨識系統將鏡頭所拍的當事人容貎跟人臉數據庫內的影像資料進行比對,即可確認其身份,並可顯示其姓名及職稱等個人資料。(圖片來源:NEC官網)

 

  人臉辨識加證件掃瞄的雙重認證方式,不但可減低證件被人盜用而混進重要區域的機會,又可減輕保安人員的工作負擔,更有助縮短排隊等候進場的時間。NEC將會在東京奧運場館周圍設置數百部人臉辨識鏡頭,以加快身份識別程序。東京奧組委稱,在處理這些人臉數據時會遵守當地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使用完畢後就會安全刪除,惟卻未有透露相關數據將保留多少時間。

 

  東京奧運的智慧保安方案不止於進出場館檢查,還包括人群管理和犯罪預防。NEC群眾行動分析系統可在毋須辨別個人身份的情況下,分析出人群密度、流向和異常舉動,讓決策者可及早作出應對。另外,NEC智能影像分析系統能偵測場館周遭是否有可疑人物入侵或可疑物品出現,一旦發現問題,即會通報警衛人員前往現場調查。

 

  近年,人臉辨識已成為熱門的社會議題,不少人擔心政府藉智慧保安之名,行全民監控之實。早前台灣鐵道局便以安檢理由,在台中市豐原站測試「智慧型影像監控系統」,因其人臉辨識功能可建構人臉數據庫,並會參照黑名單進行身份認證和過濾,結果引起乘客恐慌,要求停用系統。

 

台灣鐵道局在豐原站進行「智慧型影像監控系統」測試,先因人臉辨識功能有侵犯私隱之嫌,後因部分監控鏡頭為中國品牌「milesight」廈門脈視數字技術公司產品,引起公眾疑慮,故此台鐵局已宣布全面暫停測試。(圖片來源:臺鐵豐原站FB專頁)

 

  東京奧運人臉辨識系統的規模比台鐵豐原站大得多,為何迄今還未有太大的反對聲音出現呢?究其原委,東奧人臉辨識系統只是針對運動員及工作人員等相關人士,並已事前獲對方同意,而普通觀眾亦未有在辨識之列;至於豐原站的監控系統則是無差別而廣泛地對乘客作面容識別和比對,更未獲乘客事前同意,當然令人大為反感。

 

  其實,基於人臉辨識的智慧保安方案,只要執行得宜,也未必會對民眾造成私隱侵害。目前歐洲也有不少機場利用人臉辨識技術來掌握旅客行蹤,既可確保旅客都有登機,又可避免可疑人物蒙混登機。惟在歐盟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法規要求下,在當事人登機後或24小時後,系統會自動刪除人臉數據,不會保留作其他用途,以保障旅客私隱。又例如,在特定場所(如學校、工廠)進行人臉辨識保安監控時,每項人臉記錄不用人名建檔,改以隨機編號歸類,亦有助減低個人資料外洩的風險。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WoW WoW星期三:健康網購產品低至$99 (只限今天)► 立即行動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職場新常態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