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4/07/2018

【創科里程】千五萬挖角費!各國出招搶奪AI人才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鄧淑明

    鄧淑明

    鄧淑明博士,榮譽勳章,太平紳士,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糸、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香港土生土長培育的資訊科技界企業家。鄧博士於九十年代創辦 Esri中國(香港)有限公司,專門推廣地理資訊系統(GIS)軟件和提供相關解決方案。鄧博士也是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主席。除了GIS本業,鄧博士對ICT行業、電子健康、環境保育、初創企業及智慧城市等經常提出建議,並積極參與多個政府及民間組織,致力促進香港科技及社會事務發展。

     

    鄧博士的卓越成就和貢獻廣受認同,並獲多項榮譽,包括:香港大學2009年理學院傑出校友、2006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香港美國商會2004年「最具影響力女性獎–年度傑出女青」及2001年香港十大傑出數碼青年等。

    智慧城市5.0

  AI 人工智能(AI)的浪潮延綿不斷,全球競爭最熱熾的要數人才爭奪。「經濟學人」引述資料公司Quid的數字報道,在2016年包括Google、Facebook、微軟、百度在內的科技公司花費了約85億美元用於研究、收購及網羅人才,比2010年多逹4倍。

 

 

全球爭奪人才   AI專才炙手可熱

 

  全球爭奪人才,AI人才變得炙手可熱。好像史丹福大學的華裔電腦視覺(教電腦演繹圖像)專家李飛飛、電腦深度學習的先導者法裔紐約大學教授Yann LeCun和加拿大的人工神經網絡專家Yoshua Bengio,均先後被美國大型科網企業所羅致。有企業更大灑金錢開設實驗室,進一步吸納人才,騰訊和百度分別在美國西雅圖及矽谷開設AI實驗室,而阿里巴巴和香港大學也在杭州合辦人工智能研究院。

 

  全球人才角力白熱化,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騰訊研究院去年12月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書》,指全球AI人才約30萬,市場需求卻以百萬計。加拿大有初創則以領英(LinkedIn)中的學歷(AI相關博士學位)、技能、現職等資訊,推算全球英語系國家的AI人才大概只有九萬,雖然數字不包括中國、德國和日本等不同語系國家,但足證明AI人才相當缺少。

 

  供應不足,AI人才自然身價高漲。《紐約時報》報道,非牟利研究機構OpenAI從Google挖走的高級研究員Ilya Sutskever,她的年薪便超過190萬美元(近1,500萬港元); 曾打敗世界圍棋冠軍的軟件開發公司DeepMind,400名員工平均年薪據報逾34萬美元(約267萬港元);百度的「少帥計劃」,篩選30歲以下的優秀科學家加以栽培,年薪至少100萬人民幣(約122萬港元)。

 

AI職位薪高待遇好  前景亮麗

 

  《紐約時報》又指,即使是缺乏商界經驗的AI專才,年薪連股票等一般也可在30萬至50萬美元(234至390萬港元)之間。而中國在過去三年,市場上與AI相關職位人士的平均月薪也高達2.58萬人民幣(約3.17萬港元),還沒計算股票期權等福利,薪酬遠高於一般技術職位。

 

  AI職位待遇優厚,前景秀麗,可謂優質的就業指標,理應吸引不少香港人投身發展。然而,據港大工程學院副院長劉智滿教授粗略估計,全港大專學府的AI人才儲備不足千人,而港大的AI人才也只有100名,所以金融機構如摩根大通和匯豐銀行便大呻香港缺乏科技人才。

 

  其實香港在AI技術早有研發,並屢獲國際讚賞。例如香港中文大學便研發出準確度達99.15%的自動人臉識別系統,成為全球之冠。香港科技大學便是首家亞洲機構獲邀請加入由Amazon、Google、Facebook、Microsoft等科技巨頭創立的國際組織Partnership on AI (PAI),與普林斯頓大學、牛津大學等國際知名學府共同探討AI的發展。

 

 港科研實力強   卻缺人才配合

 

  香港既擁有穩健的科技基礎以及雄厚的科研實力,又有健全的司法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這種種優勢,竟無法造就AI人才輩出,相信這源於沒有官產學研的生態圈、缺乏開放數據和市場規模等問題。

 

  官產學研的生態圈即是把科研技術商業化,改良成產品推出市場,香港在這方面的成功例子卻很少,科研人員無法分享經濟成果,減低研發的動力。政府本來可以帶頭促成,但落實新措施程序繁複,消磨人才的意志。 再加上,人工智能講求數據之多寡,政府建立的「空間數據共享平台」(CSDI)要待至2023年才能正式啓用。而這種一站式開放資訊數據服務,在歐美及新加坡早已存在並且不斷更新,然而香港在數據分享方面落後多時,大大削弱香港的創科發展潛力。而且,要發展產業,便需要市場,香港邁向大灣區正是近水樓台,然而相關建議仍有待港人消化和接納。

 

  AI被認定為驅動社會持續發展的關鍵核心,而這個核心正需要尖端人才所牽引。我期待各界能夠共同排除萬難,並積極培育、吸納及挽留創科人才。這樣,香港要成為領先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便指日可待。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職場新常態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