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3/06/2010

美國的投資正常化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陶冬

    陶冬

    持有美國猶他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學位。他對亞洲地區的經濟極有研究,尤其對中國經濟的見解更爲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4年中國宏觀調控等問題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預警。陶博士過去於多家國際及知名的金融機構出任亞洲區經濟研究部及中國研究部主管,工作地點遍及中國、美國及日本,自1994年起獲派駐於香港任職。

    陶冬天下

    每周更新

  筆者在今年年初換上了最新型號的黑莓機(black berry),而且發現近六成的同事也同樣在今年更換黑莓機,當然這些是在公司費用中支出的。這在去年是難以想象的事。去年筆者的手提電腦損壞,想請公司IT部門換一部新的。公司以金融海嘯為由,拒絕了筆者的要求,而是從倉庫裡拿出一部『老爺級』的電腦,要我將就用著。那部電腦速度超慢,開機後啟動Windows窗口起碼要花五分鐘的時間。今年初,公司主動為我換上全新的手提電腦。

 

  今年以來,公司花錢好像特別爽快。金融海嘯過去了,行業的末日並沒有到來,盈利出乎意料地強勁,花紅發多了便引起各界批評,於是沉寂多年並在2009年徹底凍結的企業開支,大大地鬆綁了。

 

  企業開支正常化,不僅在華爾街出現,而且在許多大企業中開始蔓延。在過去的三個季度中,美國S&P500成分股中75%企業的盈利符合或超過預期,其中近三成企業超過分析員預期至少15%。其實多數企業的收入並未大幅增長,但是在罕見的經濟危機下,企業紛紛削減成本,推遲或取消投資計劃,裁員手起刀落乾淨利落,收縮不必要的業務內容、平台。經營性開支的大幅度下降,是近來企業盈利好轉的主要手段。另外,超低的利率環境,也使企業的利息性開支明顯下降。

 

  企業恐慌性地削減開支,令投資活動陷入冰點。美國的淨設備及軟件投資(Net Equipment and Software Investment,Net E&SI)與國內淨生產(Net Domestic Product)之比率在2009年出現負值,這是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這組數字以來的首次。設備與軟件投資佔GDP的比重,也跌至6.4%,為1971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以來最低的水平。美國企業的平均現金持有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高的,它們的負債比率是二十年以來最低的。 強烈的主動性開支緊縮和超高現金持有量,對企業度過一場罕見的資金市場斷流及金融信心危機,起到了積極的幫助作用。這樣做也在政府大舉舉債時,為經濟平穩發展提供了舒緩和制衡。但是,這種行為畢竟是『特殊環境』下的一種極端行為,難以持續,而且對企業的長期發展也難免帶來負面影響。當商業領袖們意識到經濟環境已有本質性改善時,企業的投資行為開始正常化。

 

  恰在此時,消費行為也開始正常化了。毫無疑問,美國消費者寅吃卯糧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种情況會在至少今後十幾年中維持下去。而且,在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時候,美國的消費者會徘徊在周期性的谷底。但是此次金融危機並沒有演變成1929年式的災難,在強烈的財政刺激政策和天量的貨幣擴張政策簇擁下,美國經濟已經迅速地擺脫了衰退的陰影,就業市場的最壞時期已經過去,出口大幅增加。儘管經濟情勢還會有反覆,銀行壞帳仍要上升,失業率可能居高不下,經濟兩次探底的風險已經基本消失,再次爆發金融危機的風險已經基本消失。接下來的是,經濟緩慢甚至曲折的復甦。也許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復甦的確定性已經取代發生經濟災難的不確定性,成為民眾思維的出發點。

 

  於是,消費行為也從恐慌性的極端模式中擺脫出來。 消費由『超低』向『較低』方向的改善,為企業投資提供了需求上的依據。由於企業去年奉行現金為王,紛紛減少庫存避免生產,庫存水平已經降至歷史低位。庫存回補本身已經帶動經濟活動增加的強力反彈,不過筆者相信現時的經濟活動的改善,不僅僅是庫存回補,同時也是投資正常化、消費正常化的體現。

 

  其實,美國企業投資不足由來以久。近十年上市企業追求高股本回報(ROE),重視股價的短期上升,於是成本控制愈來愈嚴格,CEO往往儘量在自己任內推遲大規模投資,避免對公司負債、財務結搆造成不利股價的變化。金融海嘯不過將久已成形的偏低投資以戲劇化的形式表現了出來。由此,投資正常化對經濟所帶來的提升力度可能更強。

 

  雖然美國聯儲明年會開始調高聯儲基金利率,啟動利率正常化的過程,但是在通貸膨脹幾乎不存在的情況下,利率水平正常化並不急于一次到位。筆者估計聯儲利率調至1%之後,政策利率會維持相當一段時間,直至通膨重新降臨或商業活動大幅加速。利率環境只是從超低水平轉為偏低水平,流動性過剩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仍是經濟與市場的主題之一。

 

  在2009年,人們低估了投資行為正常化對金融資產價格的影響。在2010年,筆者相信人們低估了投資行為正常化、消費正常化對經濟復甦的影響。

 

    本文原載于台灣財訊月刊,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勸誘或投資建議。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我要回應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職場新常態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