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9/01/2023

就業仍熾熱,地產已低迷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陶冬

    陶冬

    持有美國猶他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學位。他對亞洲地區的經濟極有研究,尤其對中國經濟的見解更爲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4年中國宏觀調控等問題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預警。陶博士過去於多家國際及知名的金融機構出任亞洲區經濟研究部及中國研究部主管,工作地點遍及中國、美國及日本,自1994年起獲派駐於香港任職。

    陶冬天下

    每周更新

  新的一年開始了,舊的故事仍在持續。在2023年的第一個星期,風險資產市場仍然在「通脹」與「衰退」兩大主題之間糾結。面對同樣的通脹形勢和就業數據,股市造好,油價大跌。美國12月非農就業數據連續第五個月回落,不過距離可以遏制通脹的水準還很遠。四位地方聯儲總裁先後發表言論,為市場的減息預期潑冷水。新公佈的FOMC會議紀要,同樣顯示決策者對通脹的擔心多過對衰退的憂慮。歐元區12月通脹數據,重新回到單位數,歐洲央行松了一口氣。美元兌日圓一度跌破130,然後回升。美國選出160年來最難產的眾議院議長,印度躋身世界前五大經濟體,普京宣布單方面停火36小時。

 

  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最近指出,衰退可能是最好的政策選項。美國經濟已現明顯的下滑跡象,通貨膨脹也蠶食著購買力,但是消費依然活躍。消費強,則令服務業有能力將工資上漲的壓力轉嫁到物價上,從而催生出工資-物價的螺旋上升。聯儲已經加息九個月了,政策力度是四十年來罕見的,不過對通脹的抑制效果並不佳,起碼暫時尚未奏效。

 

  FOMC的最新會議紀要顯示,儘管決策者在12月調低了加息幅度,他們將繼續推進貨幣收縮,不惜代價將物價回歸到政策目標。紀要特別強調了公眾對政策意向的「誤解」,直接叫板市場關於今年減息的預期。筆者相信美國的CPI通貨膨脹已經見頂,並會迅速向5%水平滑落。但是下一階段的物價趨勢就取決於工資、租金和服務價格,進一步下降的速度可能很慢。聯儲在春季停止加息後,今年未必有減息的空間,哪怕經濟陷入輕微衰退也難令其迅速減息,「金融抑制」才是現今的政策意圖。

 

  非農就業在12月份增加了223K份工作,比上個月的256K有明顯的下降,遠低於2022年每月平均增加370K,但是比起分析員預測的200K就仍然過熱。時薪同比增長4.6%,較上月略微放慢,但對打破工資-物價的連環攀升幫助不大。

 

  最近IT行業不斷傳出裁員消息,非農數字顯示除IT行業之外,就業人數較上月都仍在增加,服務業和礦產業的招人壓力頗大,勞工市場仍令聯儲放心不下。三藩市聯儲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目前的就業形勢並不指向經濟衰退,不過仍表明經濟週期已經進入擴張後期。這大概反映出聯儲對經濟形勢的判斷。

 

  貨幣政策滲透到實體經濟有時滯,所以聯儲在將利率加到中性水準後會停手觀察。在此之後的政策走向就要摸著石頭過河了。最新就業數字出來後,期貨市場聯邦基金利率的隱含價格也從5.1%回落到4.9%,市場也在摸著石頭過河。

 

  跨入2023年,與全球衰退相並列的另一個懸念是房地產市場的走向。美歐央行暴力加息,極大地推高了各國的按揭成本,為長達二十多年的房地產牛市撒出陰霾。全球多數國家的房價都有下挫,不過房地產市場調整的烈度不同,未來的走勢估計也不同。筆者認為兩件事非常重要,第一是利率是不是持續高企不下,第二是樓盤供應情況。

 

  市場對美聯儲和歐央行在春末前後停止加息,基本上有共識了,但是停止加息之後,政策利率會不會很快掉頭回落卻有很大爭議。這對房地產市場尤其關鍵,因為它直接影響樓市的affordability ratio(可承受比率)。按揭利率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起碼翻了一倍,使得借款人的還貸能力受到衝擊。買房人的房貸是杠杆操作,而且資金成本會因為借貸年期長久而放大。

 

(istock)

 

  第二個因素是房地產的供需關係。房地產周期和經濟周期並不一致,比如美國平均每兩個經濟下行周期才有一個房地產下行周期,關鍵看供應周期。關於供應,各個國家的情況很不相同,美國房地產價格在疫情期間漲幅驚人,不過加息開始後二手房銷售迅速萎縮。美國的房價傳統上對按揭利率並不敏感,但對供應情況很敏感。面對突然改變的利率環境,地產商迅速調整了投資計畫,建築量連續幾個季度暴挫。這樣拖累了經濟增長,不過也減少了供應,為市場調整提供安全墊。

 

  美國、日本和多數歐洲國家都沒有過多的住宅供應,樓市的周期性調整就比較可控。英國、德國和法國的住宅供應量接近歷史最高水準,加上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激進式加息,一場價格調整難以避免。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的供需關係則更令人擔心,市場的脆弱性更高。瑞信的房地產脆弱性模型顯示,日本的房價下跌風險很小,美國和歐元區多數國家有風險但不大,英國的脆弱性不高,但是貨幣環境轉差。澳洲和加拿大的風險很高。

 

  筆者認為香港樓市今年上半年繼續下調,不過幅度未必大,房價可能在進入觸底階段。香港樓市於去年下半年出現了一波急跌,主要原因是香港銀行終於跟隨美國加息了。另外內地防控措施收緊。聯儲停止加息,香港也會停止加息,但是按揭利率還會維持在這些年未見的水準,對於財力不夠的借貸人構成壓力。至於通關,筆者相信資金通關要比人流通關更重要,在可預見的未來大量資金南下買樓是不可能的。

 

  至於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民營地產商的資金壓力得到了暫時的舒緩,系統性風險有所緩和,但是買房人的價格預期已經改變了,單靠已經出臺的政策難以打破樓市的困局。房地產行業,乃是中國經濟「穩增長」之關鍵,「穩增長」的核心是修復信心。相信新一屆政府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上都會帶來驚喜,政策轉向能否變成信心轉向,仍有待觀察。

 

  本周有兩大看點,美國的CPI通脹和中國的社會融資數據。這兩個數字對美中貨幣政策的走勢有直接影響。

 

  本周記闡述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職場新常態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