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周以短期財金分析美國債市,但投資者需注意更深層次且長期的困局:美國債台高築及中美博弈。
去年美國聯邦總債務佔GDP比例報122.3%,居全球第三位,僅次於首次席的日本(263.9%)及意大利(137.3%)。根據《彭博社》綜合預測顯示,2029年前佔比將持續惡化,最高見128.2%。相較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77.1%),美國債務程度已達至令國際關注的水平。國際組織多次警告,美國債務惡化將影響全球。畢竟在以美元為軸心的全球資本體系中,債台高築將打擊全球對美元的信心,間接衝擊其他國家的經濟,尤其中小型經濟體。
債務增長主要源於財政紀律失衡。由前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到本屆拜登,財赤佔GDP比例持續遞增,由最低負2.4%,升至疫情時最高負14.7%。疫後經濟復常,截至去年底報負6.3%,仍較疫前為低。更甚是今年拜登多次推出擴張性財政政策,預期選舉前拜登愈失勢,政策將愈趨激進。《彭博社》綜合預測年內財赤佔比再度惡化至負6.6%,暗示財政部需發行更多國債以填補多餘開支。
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曾在接受傳媒CBS訪問時直白表示:「長遠來看美國正走在一條不可持續的財政道路上,債務增速快於經濟增長,這是無可爭議的。」、「我們其實是向後代借貸,但每代人都應該為自己行為付出代價,而非把帳單交給我們的子孫。」、「政治角度上,這真的不關我們(聯儲局)的事。但我確實認為,現在是時候重新優先考慮財政的可持續性,而且愈早愈好。」
聯儲局自2022年6月起實施「縮表」政策,除了去年因拯救本土銀行危機而輕微反彈外,整體總量確實由最高8.94億元下降至6月初的7.26萬億元(美元.下同)。雖然較疫前約4.16萬億元仍有距離,但聯儲局6月會議中決定減少其規模,由每月950億元下降至600億元,料總量降速將會放緩,暗示把重拾對美元的信心,蹂躪於萌芽時。
財政失衡及債務惡化導致美元漸失信於國際,立竿見影的結果便是美國國債滯銷。下期再續。
共勉之。《東亞銀行財富管理處首席投資策略師 李振豪》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常玉作品屢創天價,背後其實藏著跌宕起伏的人生►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