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通通訊社5日專訊》仲量聯行發布《香港住宅銷售市場綜述》表示,公屋平均輪候時
間於今年3月增至6﹒1年,創下23年以來新高後,料於未來五年將會繼續延長。仲量聯行項
目策略及顧問部資深董事李遠峰表示,面對公屋供不應求的問題,新一屆特區政府需考慮增建過
渡性房屋。
李遠峰表示,由於過渡性房屋的建造效率較高,相信當局能於未來2-3年內增加過渡性房
屋的供應,為市民輪候「上樓」時間過長提供暫時性的解決方案。長遠而言,實有賴政府撥出充
足的土地增建公屋,方能真正解決房屋供應短缺問題。
政府於《長遠房屋策略》2021年周年進度報告中公布,由2022╱23至2031╱
32年度未來十年的房屋供應目標為43萬單位,包括30﹒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及12﹒9萬
個私人住宅單位,但預料短至中期內落成量低。運輸及房屋局預計,2022╱23至2026
╱27年間僅有10﹒55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落成,不足10年供應目標的三分之一。
需求方面,香港房屋委員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合共有約14﹒75萬宗
公屋申請。過去五年,公屋的年平均建屋量為1﹒38萬個單位,而未來五年則為1﹒24萬個
單位。假設公屋的新申請宗數按目前的速度遞增,則待處理的申請宗數將會進一步累積,公屋的
需求相信將繼續大幅高於供應,仲量聯行預期公屋的平均輪候時間將會延長。
仲量聯行研究部主管黃志輝表示,正在輪候公屋的家庭一般租住較殘舊的單位,劏房或設於
工廈內的住宿,承受極高的安全風險。增加公屋供應是長遠的解決方案,而同時安排居民入住過
渡性房屋,一定程度上能紓緩公屋短缺問題。(bi)
【讀者專享早鳥優惠】火速訂購etnet 28周年呈獻《線條下的香港.沈平鋼筆畫作》! ►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