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評論  |  
國金點評  |  
中國點評  |  
港股點評  |  
期貨/商品  |  
窩輪/牛熊證  |  
ETF  |  
外匯  |  
基金  |  
強積金  |  
地產  |  
圈中人語  |  
最愛專欄

加入最愛專欄

梁崇讓,工商管理學士學位,現為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總幹事,從事證券及期貨工作近45年,擔任金融公司責任董事及負責人員逾40年,同時擁有外匯業和金銀業的業務經驗,曾任香港期貨交易所市場委員會委員,現持有香港證監會牌照。

梁對金融、證券及期貨業的監管、運作、風險管理有一定的經驗和見解。自2004年開始,分別為《東方日報》、《經濟通》、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會刊,撰寫文章超過1,000篇,內容涉及金融政策和經濟問題,對中港政策和制度以及市場的變化有個人獨特見解。

曾任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副理事長、副會長、工聯會業餘進修中心導師、自在人生自學計劃、證券及期貨持續培訓課程導師,也經常舉辦講座和投資課程,為從業員進行持續培訓課程。

18/08/2022 09:39

《行內行外-梁崇讓》政經的危機,可有轉機?

  近年世界局勢急劇變化,美國處心積慮鞏固其霸權地位和俄烏地緣政治升溫引發全球化經濟的概念瓦解,由於政經分不開,政治因素令經濟由全球化變成區域化和集團化,甚至各自為其本身利益而出現利益化。所謂區域化,即五大洲七大洋地區分別成為個別合作的個體,集團化即國與國之間可跨越地域或地區成為一個共同利益集團等聯盟或組織,例如七國集團、五眼聯盟、20國集團,東南亞國家聯盟、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東亞峰會、歐亞聯盟、非洲聯盟、南美洲國家聯盟等。組織結盟可謂亂如七國,令人看得頭暈眼花,更難分析國與國之間的真正關係,或只能用「利益關係」四字來形容和總括吧!
 
*形同虛設*
 
  雖然全球早有聯合國和多個被國際認同的世界組織,但今時今日似乎已形同是虛設,因美國已不太聽從這些組織的指引,世界組織變得沒有實際權力。相反區域之間和利益集團的決定和所採取的行動,往往較世界組織更具影響力,它們的決定和行動可令地區甚至全球的局勢出現變化,令世界金融市場出現動盪,全球民生飽受影響。從近期的俄烏戰爭、佩洛西竄台、新冠疫苗的分配和抗疫防疫政策等等,顯示世界聯合組織已無法達到協調協同的效用,各國有各自的盤算和立場,各國因自身的利益而作出雙重標準的行徑,各找藉口做出有利其國家的行動。
 
  回說佩洛西竄台引發中國的激烈反應,中國連續在台灣周邊海域展開大規模軍事演習,並向台灣附近海域發射了多枚導彈,其中有導彈飛越台灣島上空。中國還宣布對佩洛西及其直系親屬實施制裁,也取消了中美兩國軍方一系列會議,並暫停兩國在氣候、禁毒、打擊犯罪、司法協助和遣返非法移民等方面的合作。此外有報道指中國大陸海關總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管理規定》禁止100多家食品廠商的台灣產品進口到大陸,產品涉逾600多項,名單上有多間台灣食品廠商是當地大型知名企業,這一做法將對台灣的經濟造成一定的壓力。
 
*中資退市*
 
  另市場擔心中國反制行動令中美在多項的貿易談判可能再次陷入僵局,這對中方在美上市中資企業的審查會計底稿的談判有所影響,因此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只好作出準備了。不過無論中資企業如何部署,但也難令外資股東不擔心中美爭拗會影響中資企業的前景和資金的自由流動,因此上市公司的股東都各有打算,大都作出減持股票行動。較令人關注的可算是騰訊(00700)南非大股東Naspers,早前該公司出售了子公司持有的騰訊股份套現。此外有外媒指軟銀在美國科技股市場,上一季的損失約達1800億美元,令軟銀不得不沽售新經濟股,以減低新經濟股繼續下跌而招致損失擴大,市場也傳出曾在5月增持中概股的橋水基金,也在減持中資股。
 
  還有根據港交所(00388)CCASS披露資料顯示,逾2.25億股比亞迪(01211)H股被轉倉至投行花旗,另商湯(00020)在CCASS的股份增加了約14%,這即引起市場猜測巴郡和軟銀集團在減持。而市傳軟銀於今年,已透過複雜衍生產品合約的方式,變相沽出約逾半的阿里巴巴(09988)股份,只是要待合約結算後,才會透過監管文件披露,非知情者未必能即時知曉真相,以上的減持消息很可能會引發更多大型新經濟中概股的拋售潮,令大市走勢受到進一步影響,日前更證實中國石油(00857)、中國石化(00386)、中國人壽(02628)、中國鋁業(02600)和上海石油化工股份(00338)等五間公司,已相繼宣布會在美國退市,有消息指9月或可成事,相信這只是中資企業在美退市潮的序幕,估計在美退市的中資公司將陸續有來,這對全球資金的流動和基金的投資取向有甚麼影響?仍有待觀察。
 
*減售融資*
 
  如大戶減持股份是利用複雜的衍生產品來進行,有關當局和普羅投資者未必能即時了解實情,這令市場增添不明朗因素,普羅投資者更難知悉其背後的操作,至於這類場外交易對投資者是否公平?還是由監管當局和港交所解說吧!新經濟股出現股東減售潮,舊經濟股卻出現融資潮,最令人關注的應是地產股債務和爛尾樓停工事件,受疫情打擊嚴重的濠賭股也經營困難,貴為藍籌的碧桂園(02007)以每股3.25元配售8.4億股,集資約27億元,澳博(00880)4供1,發行14.2至14.57億股,折讓約33%,供股價2.08元,集資約30億元。在市道低迷和不景氣,息口趨勢又在向上之時,還要向市場融資,這意味甚麼?投資者們心裏有數。
 
  目前中美的磨擦已越演越烈,筆者曾說這次的磨擦應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美國早前已一直針對中國的科技發展,5G技術和芯片發展已成為重點的打壓對象,今月初美國總統簽署了《2022年芯片和科技法案》,旨在組織美日韓台「芯片四方聯盟」將半導體市場去「中國化」。這令芯片企業面臨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決擇,更會令中美磨擦繼續升級,形勢上已達至中美金融和科技分割的地步。其實國家領導人早已說過全球將會出現百年一遇的大變局,是否已在變?怎樣變?還是留待大家親自感受和想像吧!但投資市場總是機中有危,危中有機,只要投資者造好風險管理,投資市場的投資機會總是不愁寂寞的。
  
*見解不一*
 
  後記:最近香港新冠疫症確診人數突破了5000宗數,有醫學專家在社交媒體發文認為疫情不會出現每天超過1萬宗個案,甚至指第五波疫情應已見頂,這與早前個別專家的言論頗有出入,估不到醫學和病毒專家與財經專家一樣,分析疫情走勢都會各持自己的理據和意見而得出不同見解,真像股票大市走勢的預測,總會有人看升有人看跌的結論。目前市場對美國加息的步伐仍是意見不一,致令大市走勢反覆忽上忽落,現時財經官員和專家的言論,市民或投資者都要花時間去分析和研究,看看那些言論較可信而作出投資決定,估不到連醫學專家也一樣,除了見解不同,也是變幻莫測。
 
  記得曾有專家說估計每日將有20萬人確診,一時又說香港已有數百萬人確診,或已接種了足夠疫苗,便可建立免疫屏障,開放社交距離,又鼓吹與病毒共存的做法。筆者不是質疑專家的專業知識,但專家們也有南轅北轍的意見,市民真不知道該信誰,只能希望特區政府官員有足夠智慧去選擇正確的建議和做法吧!至於這些專家是政府聘請,還是義務貢獻社會?木宰羊了!
 
  日前有報道指政府再次向下修訂多項經濟數據的預測,其中全年經濟增長由五月時估計增長1%至2%向下修訂至-0.5%至0.5%,可見有關當局估計第五波疫情會為香港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因此特區政府急急放寬防疫政策以挽救經濟,這也是歐美、日本和南韓等國家的一貫做法,這做法能否為經濟長期帶來好的結果?目前大家只好寄望,但短期確診人數上升速度加快已是見到的事實。近日南韓的確診人數已多天超過10萬人,台灣2萬人,就算以動態清零的中國確診人數也有上升的趨勢,確診人數已超過2300人,而受感染的地區也在增加之中。現時香港政府已選擇了放寬政策,料確診人數還會增加,經濟會否好轉?則仍難料啊!財經官員重新調整預測已是司空見慣,因此今次調低經濟預測既是意料之中,只是有關當局財政收支的估計往往與實際的數字存有很大的差距,為甚麼會這樣的呢?雖然這些預測都不是簡單的數學算式(0xN=0),但總不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吧!財經分析員看錯大市和投資者信錯財經分析員,損失的只是金錢,但如醫學專家估計失誤,政府信錯醫學專家和抗疫防疫政策失誤,則整體社會都要付出代價,甚至會有更多人掉去生命啊!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副會長 梁崇讓》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WoW WoW星期三:健康網購產品低至$99 (只限今天)► 立即行動

專家陣容
顯示更多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觀落陰:什麼是觀落陰?人人都可參加地府自由行?遊地獄到底係點?

帶你探索全新主頁!輕鬆探索精選資訊!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