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評論  |  
國金點評  |  
中國點評  |  
港股點評  |  
期貨/商品  |  
窩輪/牛熊證  |  
ETF  |  
外匯  |  
基金  |  
強積金  |  
地產  |  
圈中人語  |  
最愛專欄

加入最愛專欄

梁崇讓,工商管理學士學位,現為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總幹事,從事證券及期貨工作近45年,擔任金融公司責任董事及負責人員逾40年,同時擁有外匯業和金銀業的業務經驗,曾任香港期貨交易所市場委員會委員,現持有香港證監會牌照。

梁對金融、證券及期貨業的監管、運作、風險管理有一定的經驗和見解。自2004年開始,分別為《東方日報》、《經濟通》、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會刊,撰寫文章超過1,000篇,內容涉及金融政策和經濟問題,對中港政策和制度以及市場的變化有個人獨特見解。

曾任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副理事長、副會長、工聯會業餘進修中心導師、自在人生自學計劃、證券及期貨持續培訓課程導師,也經常舉辦講座和投資課程,為從業員進行持續培訓課程。

21/07/2022 09:50

《行內行外-梁崇讓》誰想見到的結果?

  今年全球所面對的問題確實不少,而這些問題既錯綜複雜又連連相扣,加上中西方各國的意識形態和文化不同,局勢如此發展下去,可能形成集團捆綁式的對壘,有如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一觸即發,這對全世界人類是一個十分危險的局面。俄烏戰爭引發全球通脹加劇,可是美國急急加息也未必能阻止全球衰退的存在性和風險性,這令各國的困難和問題更難於解決。
 
*秋冬疫情不樂觀*
 
  先回說擾攘了數年仍未解決的新冠疫情,「動態清零」和「與病毒共存」的做法主導了各國的經濟以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也直接影響社會的醫療負擔。近日在傳媒的報導中,鮮再聽到提及歐美疫情,沒有留意疫情發展的人可能認為歐美疫情已趨平穩,所以再沒有新聞價值被傳媒報導,但實況並非如此,在執筆之時,得悉美國近期確診人數已回升至10萬人,澳洲則已超過5萬人,日本確診人數也超過4萬人,台灣2.7萬人,新加坡近期也達1.6萬人,南韓更上升至超過7.6萬人,世衛稱歐洲六周內的確診人數增加2倍,秋冬季時情況更不樂觀。
  以上國家為了本身國家的經濟利益,都是早早趨向採取「與病毒共存」的做法,很明顯這種做法並沒有令確診者的數字減少,同時也不意味對疲弱的經濟有所幫助,單看近期美元急升股市急跌,顯示了全球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前景欠缺信心,更何況近日傳出病毒出現了新品種BA.2.75,有科學家指出,以前曾經接種疫苗和確診的人士,可能對這種新病毒也起不到免疫作用,這是否又要與新病毒共存呢?那誰能告訴大家人類要與病毒共存多久呢?共存是否是人類大家想要的無奈結果?至於堅持「動態清零」的中國內地,確診人數已由近期高峰數萬宗回落至數百宗,澳門特區也是堅持「動態清零」,目的是為了可與內地通關,近期則出現確診個案和有小型爆發,澳門最後決定暫停非必要的工商活動,這可算是局部封城。
 
*人命經濟誰重要*
 
  同是特區的香港,早前確診人數曾回落至300以下,以為與內地通關有望,可惜近期由於放寬防疫政策,結果確診人數回升至近日的3800人,有專家估計,7月中下旬確診人數將上升至6000人。值得注意的是,如近期確診人數的增長,以誇張的說法來描述,便是確診人數已增長了12倍。這說明甚麼?表明如數字和結論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來演繹和表達,會有不同的效果和影響,造成社會和群眾有不同的反應和感受。日前本港有醫學專家再度支持放寬社交禁令,建議特區政府推行「香港式與病毒共存」的社會環境,當然也有反對的聲音。如與「與病毒共存」的澳洲作個比較,澳洲人口約是香港的3倍,中國人口比澳洲約多70倍,筆者在澳洲的朋友推算,如中港兩地跟隨澳洲所採取的抗疫防疫政策,那中國每天的確診人數便是350萬人,香港則是約1.6萬人,事實這是一條很簡單的數學題,和我們業界的「零佣金」乘任何成交額都是「零」一樣簡單,問題是有關當局和人民是否願意接受結果而已,筆者絕對相信內地政府一定不願意見到每天有350萬人確診的結果,那特區政府和香港專家又甚樣想呢?
  至於金融業從業員自然也不想出現「零收入」的結果。只是在互聯網和傳播媒體主導的世代,用甚麼方法和方式去演繹和解說所發生事件的前因後果,是會直接影響群眾的思緒和意向,那究竟「動態清零」和「與病毒共存」,哪一個方法才是最好?人命和經濟,那樣重要?答案都是由當權者來演繹和決定。西方國家自然極力批評「動態清零」的方法,同時強調現時的病毒傳播力雖強,但只要接種疫苗便可減輕病情,一直以來,抗疫防疫政策都是人命與經濟的抉擇。至於香港現時的情況顯得特殊,說是「動態清零」又不是,但又不敢完全採取「與病毒共存」的政策,料短期想與內地全面通關根本沒可能,如加大放寬對外的抗疫防疫政策,又怕輸入個案暴升,到時想與內地全面通關更是難上加難,特區政府也難向中央政府交代。照目前情況,香港確難同時與內地和海外免檢疫通關,任何一個選擇,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真是考驗特區新領導班子智慧的難題。
 
*實名制不是新事*
 
  「行內行外」文章早已提出,如特區政府不切實際執行「動態清零」和不使用類似內地式的健康碼,要與內地恢復通關絕不容易,也多次批評現時的「安心出行」不使用實名制,容易出現漏洞,也難於有效去執行追蹤傳播鏈,也難以配合內地嚴謹的抗疫防疫政策。近日傳出香港政府已考慮「安心出行」推行實名制,同時傳出將研究推出香港「紅、黃」碼,目的是禁止抵港人士進入高風險場所和縮短其酒店檢疫期,並表明非收緊社交距離,也不是純抄襲內地和澳門的制度,至於有甚麼不同和有沒有實際效用以及執行力如何,又或是「冇牙老虎」?還是要拭目以待吧!其實實名制也不是新鮮事,也沒甚麼大不了,電話卡號和證券及期貨投資者戶口早已施行實名制,為何涉及公共衛生抗疫防疫的措施總是慢三拍和半湯半水,也因如此與內外地遲遲都未能正式通關,這是否因香港特區在「動態清零」和「與病毒共存」政策之間難於取捨呢?
  居住和工作於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的外國人人口也不少,除了上海市初期某些人士對「動態清零」抱懷疑的態度外,其他城市一旦發現確診便立即進行「動態清零」,上海市雖然稍緩進行「動態清零」,但最終內地所有城市都能做到疫情受控,現時全國確診人口的總數比香港還少10倍,很多地方的經濟和社會狀況也逐漸回復正常,短期的經濟代價和人命的取捨是否值得?還是由當權者決定!香港是中國的一部份,要甚樣取捨?不費唇舌了!還是由當權者決定,如要有好的結果便要有好的政策啊!
 
*港交所跌出五大*
 
  後記:近日傳媒已極少報導各國新冠疫情的確診人數,另報導有關俄烏戰爭所引發的制裁行動也減少了,傳媒反而積極集中討論美國加息的速度和幅度,以及全球陷入經濟衰退的風險。金融業和股票市場更是站在刀鋒口,最先受到衝擊,現時息口上升,各地銀根收緊,除了股市急跌,美元急升,加上中美糾紛、疫情未止、俄烏戰爭,融資市場直接受到影響,據報導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股活動幾乎減半,全球IPO市場排名出現大變化,紐約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和港交所(00388)跌出五大。上海證券交易所及深圳證券交易所集資額包辦首、次席,韓交所、杜拜金融交易所、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分別上升至第三、第四和第五位,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位列第七、香港交易所排第九。
  近年港交所多翻改革仍無法改變排名下滑的命運,當然這不是有關當局想見到的結果,但從多方面的現象和分析,也是意料中事,這麼多年來港交所只倚靠內地的政策,企業和資金才能交出理想的業績,但當有一天,內地證券交易所漸趨成熟和踏上規範時,以及人民幣成為全球流通貨幣時,港交所還可以擔任甚麼角色呢?當然現時在互聯互通和離岸人幣民中心的概念下,港交所仍具有其價值。但在中美磨擦和俄烏戰爭帶來的影響下,短期港交所可能受惠於企業和資金回歸,但另一方面卻加速了去美元化和資金區域化的機會,長遠來說對港交所有利還是不利,值得大家深思!筆者曾私下向一些人提問了一個問題,如人民幣成為全球流通貨幣,大家會增持人民幣還是港幣呢?大部分人的答案呼之欲出了,這是否大家想見的結果?木宰羊!話雖這樣說,目前香港最大的優勢仍在於與中國內地整合,藉「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發展積極轉型才有更大的發展良機和更好的結果。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副會長 梁崇讓》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原生家庭對成長有咩影響?改善溝通有計可施?► 即睇

專家陣容
顯示更多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觀落陰:什麼是觀落陰?人人都可參加地府自由行?遊地獄到底係點?

帶你探索全新主頁!輕鬆探索精選資訊!

全新etnet健康網購 賞維他命D3 (價值$108) 齊齊提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