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評論  |  
國金點評  |  
中國點評  |  
港股點評  |  
期貨/商品  |  
窩輪/牛熊證  |  
ETF  |  
外匯  |  
基金  |  
強積金  |  
地產  |  
圈中人語  |  
最愛專欄

加入最愛專欄

梁崇讓,工商管理學士學位,現為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總幹事,從事證券及期貨工作近45年,擔任金融公司責任董事及負責人員逾40年,同時擁有外匯業和金銀業的業務經驗,曾任香港期貨交易所市場委員會委員,現持有香港證監會牌照。

梁對金融、證券及期貨業的監管、運作、風險管理有一定的經驗和見解。自2004年開始,分別為《東方日報》、《經濟通》、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會刊,撰寫文章超過1,000篇,內容涉及金融政策和經濟問題,對中港政策和制度以及市場的變化有個人獨特見解。

曾任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副理事長、副會長、工聯會業餘進修中心導師、自在人生自學計劃、證券及期貨持續培訓課程導師,也經常舉辦講座和投資課程,為從業員進行持續培訓課程。

18/05/2023 09:43

《行內行外-梁崇讓》人仔成國際貨幣的道路仍漫長

  據報道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宣布外匯基金今年首季錄得投資收益979億元,按年轉虧為盈,連續兩個季度有盈餘,並且追回去年近半失地;債券為外匯基金首季收益的「火車頭」,獲利439億元,外匯及其他股票分別賺252億元及255億元,反觀香港股票僅賺33億元,遠少過去年末季的163億元,跑輸所有資產類別。債券收益增加主要是因美債孳息率回落,令所持有的債券價值上升,而股票市場氣氛的改善,亦推動股票價格的回升,從而帶來了投資收益上升,只是股票的走勢仍受內外政經環境所影響令回升幅度受到限制。
 
*違約風險*
 
  記憶所及「行內行外」文章早已解釋如外匯基金持有美國國債或美元債券,錄得的重大虧損只是表面數字上的損失,同樣道理,錄得收益也只是數字上的得益,債券是定息收入,只要持至到期日便有固定的回報,期間價格的變動只是買入賣出的價格,如中途不離場,自然不會影響固定收益,這與股票有所不同的,當然債券有違約風險,也涉及貨幣匯率貶值的風險,而兩者都會同樣要面對企業倒閉的風險和可能性。目前美國政府正面對觸及債務上限,料香港政府應持有不少美債,不知特區政府會否因此而擔憂,是否與內部官員討論過如何面對美債違約的風險?作為打工仔,強積金的收益才是他們最關心的,因為擔心供了幾十年的強積金並非固定定息收益,加入通脹因素,更有可能隨時雙失,如美元資產投資涉及違約,其供款會否有機會付諸流水?又要找學者和專家問問了!
  話說回來,外匯基金的主要功能是維持聯繫匯率和香港金融體系的穩定,以保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並非為了直接賺取收益,至於香港銀行體系總結餘下跌,金管局強調這並不一定代表國際資金離開香港金融市場,只是事有湊巧而已。港股在多重的壓力下持續下跌,資金流走也屬正常,一直以來,投入香港股票市場的資金,總是快速來急速去,香港是一個資金自由流動的地方,這也是很難避免的。今年香港股票市況並未如復常後的預期,走勢未如理想,連新股市場也受影響,年初至今,除了成功上市的企業數目和集資額未能符合預期外,大部分新上市公司的股價更是潛水,至於曾受官方大力吹捧的SPAC上市制度成績似乎也不太理想。美國市場去年的SPAC上市宗數亦大幅度回落,僅得85宗,按年銳減86%,未能在兩年期間內完成併購,而清算則有48宗。香港方面申請SPAC上市獲批的只有5宗,消息報道,一度延遲上市計劃的保險公司富衛集團,因市場氣氛欠佳,將再推遲上市計劃。
 
*壓迫未止*
 
  至於全球的併購活動也因有美國銀行相繼倒閉,令融資困難而大減。有評級機構報告指出今年第一季全球併購總額為4283.8億美元(約3.34萬億港元),按年大減45.1%,涉及宗數10501宗,美國仍為最活躍的地區,佔全球總額的一半,佔3650宗,而同期企業首次公開招股(IPO)總額跌至逾3年低位。消息指香港的跨境金融及集資活動也正在減弱,因此下半年的融資活動也不樂觀,這似乎與有關當局所預測的並不脗合。目前香港只有旅遊和飲食業生意有較明顯出現疫情後的報復式反彈,但也因行業人手不足而無法應付所需,也窒礙了收益上的增長,更何況中美霸權之爭,俄烏戰爭以及多個地區仍出現地緣政治風險未有緩和的跡象,加上息口和通脹等不明朗因素仍是揮之不去,因此下半年金融市場還會較為波動。
  有跡象顯示美國對中國企業的壓迫並不會竭止,對投資在中國企業的資金有所限制,這些都是美國與中國談判桌上的籌碼,美國不會輕易放手,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去年底,在香港審查內地公司的審計底稿後,日前發表調查報告,直指內地的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和香港的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涉及4份審計大型國企和敏感行業公司的報告有3份出現缺陷,且缺陷率高到不可接受,並表示如一年內無法修正,便將會毫不猶豫地建議實施制裁。而今年亦已展開了現場審計工作,呼籲中方不要有任何阻礙行動,明顯這也是威脅的言論,近期雖然傳出中美官員已開始回復接觸,但料中美關係根本無法回到缺裂之前的正常關係,香港特區作為中國的一部份,在金融事務上,某方面雖說是可獨立自主,但形勢上可以嗎?還可以回復往日暢通無阻地吸納歐美資金嗎?能否像新加坡和東南亞一些國家或城市選擇不靠邊站?筆者沒有這種智慧去回答了。
 
*人幣國際化*
 
  後記:去美元化是金融市場近期的熱話議題,「行外行外」文章多次提及去美元化是全球的趨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9年預計,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GDP在全球的比重不斷上升,估計在2024年將升至近45%。而假以時日,中國經濟規模即將超過美國,而印度也會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亞洲區變成為全球經濟的重心。雖然如此,人民幣要成為全球流通貨幣,還需要一個過程,而且道路是頗漫長的,加上現時面對的國際形勢,筆者料中國的國策仍以金融穩定和國家安全為首要任務,應不會急於加速把人民幣完全推向全球化,對外貿易的結算貨幣也會多以各國其貨幣交易為主,如中國要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首先便要完全開放金融市場,兼要把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流通量增加,這會令國內的金融體系添上更多的不明朗因素,也較容易受到衝擊,料中國暫不願意冒這風險。
  據統計,去年全球的外匯儲備中,人民幣所佔的份額不夠3%,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供應量非常低,因此無法促成各國以人民幣作為交易或貿易的結算貨幣,突然急速改變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供求關係,除了會引起貨幣匯價的波動,也會影響貿易上的資本帳,對國家的收益和社會民生都可能出現不必要的震盪,相信這也是中央政府不願意見到的,人民幣要成為全球流通貨幣也不會是一朝一夕的事,所謂欲速則不達,甚至會演變成金融危機,令敵人有機可乘,由此可見,中國暫無意和沒有能力完全取代美元在國際上的地位,要增加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流通量還是要循序漸進的啊!
《香港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副會長 梁崇讓》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專家陣容
顯示更多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觀落陰:什麼是觀落陰?人人都可參加地府自由行?遊地獄到底係點?

帶你探索全新主頁!輕鬆探索精選資訊!

全新etnet健康網購 賞維他命D3 (價值$108) 齊齊提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