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評論  |  
國金點評  |  
中國點評  |  
港股點評  |  
期貨/商品  |  
窩輪/牛熊證  |  
ETF  |  
外匯  |  
基金  |  
強積金  |  
地產  |  
圈中人語  |  
最愛專欄

加入最愛專欄

范強,資深新聞工作者。90年代任駐英國記者,專職採訪香港政權交接新聞。回港後長年從事國際、兩岸新聞的報道和時事分析。

19/11/2024 14:10

《政經范局-范強》美國因死磕中國而衰敗

  在首個任期內發動對華貿易戰的特朗普,挾共和黨參、眾兩院壓倒性勝利回朝,且在組閣過程中全面起用對華鷹派人物。最為引發「狼來了」效應的,莫過於提名有「反華急先鋒」之稱的盧比奧,出任國務卿要職。

  根據盧比奧過往表現,他確實很有可能會在南海、台海等敏感問題上,觸碰北京底線。但正如本欄前文所言,早在北宋時代,李清照年紀輕輕就很有見識地點出了要害 - 勤政樓前之所以走胡馬,那是因為長安城內紙醉金迷,玩物喪志,各打算盤,活該有此一劫。

  可話說回來,在全球化的當代,李清照的見識又何止於對中國有警世作用?連盧比奧之流都能單靠喊口號當上國務卿,又何嘗不是美國的悲哀?美國國務卿曾是何等份量,不妨回顧一下基辛格。他的外交思維從青年時期開始錘鍊,在經歷納粹反猶和歐洲戰亂後他逃到美國,在耶魯時期開始研究維也納會議後的歐洲百年和平,最終促成他推進中美建交,結束美蘇對抗。

*從基辛格降級到盧比奧*

  基辛格的著述甚豐,筆者此刻的工作枱上就有他的《論中國》。他在將近90歲時寫就此書,呼籲中美兩國保持戰略合作。筆者認為,他在書中有幾句就是專門為了告誡美國政治精英中的對華鷹派,美中相鬥是可以避免的:一、中國與歐洲及從歐洲分化出來的美國,在世界秩序觀念上存在差異,其根源之一是各自面臨的生存威脅的起源不同;二、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分歧常常源於雙方歷史和觀念的差異。

  三、美中之間的衝突並不是命中注定,也不會是雙方樂見。在核武器和高科技時代,美中兩國兵戎相見的代價和戰勝果實的大小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與此同時,當今世界面臨著一些不可避免的共同戰略目標,比如緩和氣候變化、防止核擴散、管理人工智能的演變;四、外交政策是可能的藝術。

  很明顯,盧比奧之流對以上四點都不會聽得入耳。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原因,正是基辛格這一代美國政治精英締造了冷戰的勝利,實現了美國不可挑戰的單極霸權地位。這使得美國新生代政客在成長道路上,沒有經歷過像越戰那種美國在大國對抗中處於「失敗邊緣」的體驗,因此對基辛格所謂「外交是可能的藝術」不以為然。

  更為致命的原因是,盧比奧憑喊意識型態鬥爭和反華口號爬到國務卿的位子上。他不具備對國際事務的客觀認知能力。例如他指控中國「恩將仇報」,美國過去四十多年大量投資中國,結果中國非但拒絕開放市場,反過來還危及美國人的生計。這種認知顛覆了一個根本事實,就是美國從未打算在對華經濟交往中做虧本生意。

*美國對華從不做賠本生意*

  美國在贏得冷戰勝利並開始主導全球化進程時,並沒有一開始就全盤考慮和中國交往(engagement)。美國資本試探過非洲,但當地政局不穩、缺乏基礎設施、而勞動力技能又不達標;美資還考量過東歐,但因為東歐在前蘇聯陣營瓦解後,迅速納入西歐政治體制,勞工權益高漲,同樣不可能為美國提供廉價生產成本。

  在此背景下,當時的克林頓政府才回過頭來考慮和中國全面交往,希望透過世貿機制一石二鳥:一方面把中國變成「世界工廠」,另一方面試圖把中國的未來發展引到美國所樂見的道路上。講到中美貿易的感恩與否,以往美國哪一任新總統上台,不向中國開出巨額清單-飛機買多少架?國債買多少億美金?當年吳儀任副總理時就曾忿而反問:「我們要生產多少對鞋,才能換你們一架飛機?」

  正因為美國的新生代政客,把中美經濟的互利關係,理解成對中國的單方面讓利,這就使得他們輕易做出關稅戰、中美脫勾、友岸外包等一系列「拆台」式的輕率行為,而忘掉了正是中國這個「世界工廠」,曾把國內大學生送到深圳東門的全國首家麥當勞當店員,把數學成績遠優於美國同齡人的中學畢業生送到蘋果代工廠。

  中國供應鏈的價廉物美之極,不僅解決了美國的通脹問題,還間接協助美國用低廉的生產成本,壓制了歐洲的產業競爭。放眼未來,美國還會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找得到這麼願意為美國賣力生產的工廠?恐怕友岸外包對於美國來說,更會是一次消化不良的痛苦經歷。

*錯判中美關係本質*

  再從全球戰略格局來看,盧比奧的眼界就更加令人為美國捏一把汗。因為他靠意識型態鬥爭起家,想當然把中美關係描述成美蘇關係。美蘇對抗關係的形成,是雙方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搶奪勢力範圍,最終拉下「鐵幕」,雙方在政治和軍事上處於敵對狀態,在社會和經濟活動上處於分割狀態。

  而中美關係的當前矛盾,卻是在全球化進程中,美國拒絕放棄單級霸權而形成。中美之間,甚至是全球各個區域之間,在供應鏈、消費市場等方面都存在相互依存的關係,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牽一髮而動全身。供應鏈的斷裂和消費市場的高關稅,會給全球經濟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

  在戰略安全上,把中美關係當成美蘇關係,對美來說也是危險的。原因在於,冷戰時期美蘇是以陣營對抗形式展開角力,一旦蘇聯崩潰,則東歐陣營也隨之瓦解。但美國在當今世界面對的兩大亂局,無論是中東戰火還是俄烏開戰,都不是中國挑起,而是很大程度由美國的單極政策造成。

*白宮需北京協助緩和全球亂局*

  換言之,美國打壓中國並無助於解決國際間亂局。相反,白宮若要維持其全球影響力,更需要北京協助解決一些棘手問題。以拜登政府為例,如不是大撒金錢推動中美脫勾,美國的通脹應更易受控,民生將獲得改善;如不是沉迷於死磕中國,普京也未必會看準空窗期,斷然出兵烏東;至於中東,白宮縱然難以制約以巴衝突,但總可以透過北京緩和局勢。

  上述種種都是民主黨在此次大選中慘敗的原因 -- 死磕中國將致美國內內外外百病叢生,共和黨接下去繼續死磕,又如何?現在回憶以前的中美關係,彼此僅僅是圍繞著買幾架波音,買多少美債而吵架,那可真是歲月靜好。《經濟通通訊社評論員 范強》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專家陣容
顯示更多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蛇年行大運 新年好賞「飾」】etnet賞太歲開運飾物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說說心理話

聖誕新年特輯

Watch Trends 2024

北上食買玩

Art Month 2024

秋天養生食療

山今養生智慧

輕鬆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