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臨廿載 同你細數「H股之最」
15/07/2013
1992年底,國家體改委批准9家大型國企來港上市發售「H股」,青島啤酒(00168)(滬:600600)率先於1993年7月15日於香港正式上市,揭開內地企業來港集資的序幕。轉眼20年,H股由只佔港股市值的0.61%,大增至今時今日市值達4.2萬億元,如連內地企業在內更佔港股主板市值逾四成。亦因中國增長慨念「好炒」,令大市成交節節上升,20年做就多個「H股之最」,就讓我們趁今天好好回顧一下。
工行(01398)(滬:601398)為集資額最多的H股,不過若以A+H集資額計,其實農行(01288)(滬:601288)才是集資王 (資料圖片)
據港交所(00388)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止已有150隻H股於主板上市,總市值逾4.2萬億元,佔港股總市場兩成。另有26隻H股於創業板上市,市值逾65億元。如連同紅籌及民企等其他中資股,總市值更高達11.5萬億元,佔整體近56%,港股與中資股的關係可謂密不可分。
H股因有中國增長概念,往往成為散戶最愛,「炒上炒落」樂此不疲。以下為大家找出6個「H股之最」:
最大市值-建行
於2005年10月底上市的建行(00939)(滬:601939), 截至上月底市值為1.3萬億元。當年建行是四大國有銀行中,最先以股份全流通方式上市,集資額達622億元。
最高集資額--工行
工行(01398)(滬:601398)H股以每股3.07元先發行353.9億股,再超額配售53.09億股,共集資1249.5億元,中港兩地A+H股集資1708億元, 公開發售已超額認購76倍,當時每7名港人就有1人入飛,凍結資金4183億元,被喻為千億集資王。
不過若以全球A+H集資額計,農行(01288)(滬:601288)於2010年上市時, A+H股集資逾1750億元,超越工行。
最具吸引力-金隅
內地建材地產商北京金隅控股(02009)(滬:601992),於2009年上市,食正中國房地產起飛概念,成為當時新股大熱,大批投資者及散戶追捧,公開發售獲超額認購780倍, 國際配售部分錄得超購43倍。恆基兆業(00012)主席李兆基亦「唔執輸」入飛抽金隅。
最令人喜出望外-招行
招行(03968)(滬:600036)是首間股份制改革後以「A+H」形式到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開盤價即報10.9元,較發行價8.55元高出約27.5%,更一度升至11.14元,收市報於10.68元,漲幅約25%。但當天恆指下跌了0.11%,收報17600點。該行上市首日成交高達116億元,佔當日港股總成交502.8億元的23%。
另外,中行(03988)(滬:601988)2006年6月1日交易首日, 大漲15%,反觀恆生指數下跌213點以15645點收市,形成鮮明對比。中行當日全日成交金額達200.56億元。
最旺場年份-2006年
2006年共有18間公司以H股方式在主板上市,該年的H股集資金額高居歷年之冠,達2900億元,較1997年H股上市旺年的330.84億元的8倍。因當年有工行、中行及招行等一時無兩的集資王相繼上市。
最倒霉-光大銀行
光大銀行作為「準H股」,先後於2011年和2012年兩次嘗試在港上市,可惜每次均遇上跌市「縮沙」,更被市場諷為「明燈」。光大近日再接再厲欲來港,可惜又遇市況不佳。面對不排除散戶會高唱:「光大請你不要來」的風險,該行仍堅持爭取9月在港上市,料發行至多120億股股票,規模達30至40億美元。
撰文: 王錦霞
香港社會風氣保守,繪麗奈出現或帶來改變?繪麗奈即將作客《男男女女‧嘉點情趣》,立即留言提問!► 立即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