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歸根—東華三院原籍安葬服務與文化遺產保育」展覽呈現華人魂歸故里歷史 讓下一代傳承善業文化
05/08/2024
鄧明慧主席(左四)與東華三院學生大使一同參觀展覽,深入了解東華原籍安葬服務的歷史和文化遺產。
東華三院由即日至8月19日於香港歷史博物館一樓大堂舉辦「落葉歸根—東華三院原籍安葬服務與文化遺產保育」展覽,透過展示特選的展品和多媒體項目,介紹東華三院原籍安葬服務的歷史和文化遺產,讓公眾認識這段重要的歷史篇章。
是次展覽的重點展品包括:東華義莊仿製壁畫、早年東華義莊修葺概略木牌、十九世紀古巴華工契約、原籍安葬服務相關的文物如棺木護照和招魂箱等。這些展品不僅印證東華三院過往協助華人落葉歸根的故事,還突顯了東華在文化遺產保育方面的貢獻。
展品多為東華三院藏品,不少更是首度公開展示,觀眾有機會親眼觀賞這些珍貴文物。
慈善網絡遍及海外 華人社區重要角色
東華三院主席鄧明慧表示,東華成立於1870年,它的歷史與香港和近代中國歷史一脈相連,慈善服務與香港的發展更是息息相關,可以說是與香港同步成長。同時,東華的慈善網絡也惠及海外及國內的華人,例如是次展覽主題的原籍安葬服務,是中國近代史及華僑史重要的一頁。
鄧主席期望以此展覽與公眾分享東華原籍安葬相關歷史及文化遺產。
鄧主席指出,東華一直致力與大眾分享深厚歷史文化遺產。2010年成立的「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正是為了推動歷史文物保育工作及提供優質文化服務而設,致力保存及推廣東華三院的歷史文化,以協助保存香港的歷史文化,讓東華三院成為研究香港史、中國近代史及世界華人史的基地。
人文精神傳承下一代 弘揚中華文化
在東華的悠久歷史中,原籍安葬服務是其中最特別的篇章。鄧主席解釋:「它超越宗族和地域界限,協助數以十萬計身故華人落葉歸根,也安慰在世者的心靈。它是人道主義精神、儒家重視家庭和佛家慈悲精神的體現。我希望藉此展覽分享東華原籍安葬歷史及相關文化遺產,向下一代傳承當中的人文精神及中華文化。」
談及向新一代傳承,鄧主席對今年的東華三院學生大使寄望甚殷:「他們即將出發到澳洲進行交流,在同學們放眼世界的同時,希望他們能謹記自己身為東華三院學生大使、香港人,以及中國人的身份,以言以行,向當地代表、團體及機構推廣東華三院和香港的慈善精神,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當地個別華人團體一百年前已經與東華在不同的慈善事業上有聯繫和合作,其中包括原籍安葬服務。「我特意與他們走一遍展覽,就是希望提醒同學們要了解過去,在旅程當中毋忘歷史,將來能以史為鑒,將今次所學所得轉化為知識與動力,為東華、香港、國家,以至全球華人的美好將來作出貢獻。」
珍惜傳承傳統文化 文化橋樑分享經驗
本年度東華三院學生大使共26人,組長之一的黃灝懿十分感謝東華三院及老師們的賞識,另一位組長呂柏誼則認為這個身份對東華的學生來説是至高無上的榮耀,會珍惜這個難得機會。
其他學生大使對是次展覽均有深刻的感受,張宇軒期望能傳遞展覽的精神。從前華人為養家活兒遠赴他國,卻不幸客死異鄉,對這種渴望回家的精神特別深刻。而李偉烽則對短片《回家》印象深刻,並被東華幫助運送片中父親遺骸回義莊的行為啟發,被中國人心繫國土的精神打動。
部分東華三院學生大使(左至右:鄭舒文、莫栢晴、呂柏誼、黃灝懿、張宇軒、李偉烽及楊寶嬅)與鄧主席一同參觀展覽。
莫栢晴認為,是次展覽能傳遞東華原籍安葬服務及文物保育的意義,讓新一代能了解香港歷史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引發對保育文物的興趣。鄭舒文表示,在學校的課堂中有初步認識相關的歷史,但在展覽中親眼看見文物,讓她更明白東華原籍安葬服務背後的意義,相信展覽能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和認同當中的精神。而楊寶嬅則被東華願意跨越重重難關,把不幸客死異鄉的華人帶回家的無私付出感動,並認為愛心可以涵蓋很多範疇,年輕人應該學習這份對社會的無私奉獻。
對於將代表東華三院出訪澳洲,黃灝懿期望把在當地學到的帶回來,同時把東華及香港的善業精神帶過去,讓更多人知道香港有如此以人為本及有愛心的機構。呂柏誼則期望透過與團員準備重點的無伴奏合唱演出,把東華彰顯慈善平等的精神傳揚至澳洲。
東華三院學生大使旨在為學生締造認識不同文化的機會,培育他們成為具備國際視野的人才。
【與拍賣官看藝術】常玉作品屢創天價,背後其實藏著跌宕起伏的人生►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