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016-10-05 08:00:00

愛心姨姨:見證成長最快樂

  童年光景往往最令人回味,但部分兒童因家庭問題而未能獲適切照顧。作為寄養家長的黃太,照顧寄養兒童已10多年,現正照顧3名兒童,她提起這班「寄養兒子」總會笑逐顏開,「能見證他們成長,得著是用錢買不到的。」

 

黃太感謝丈夫及兒子的付出和體諒,「沒有先生(支持),我一定不能參與寄養服務。」

 

  黃太與丈夫育有一名兒子,2001年起成為寄養家庭,多年來共照顧過7名因家人無能力照顧、分隔異地等需要寄養的兒童,「當年兒子讀小五,學校分上下午班,我間中會幫助看顧家人要上班的學生,其他家長見我喜歡小朋友,便鼓勵我申請參與寄養服務。」

 

到埗易哭鬧 耐性愛心安撫

 

黃太對懷中未滿兩歲的寄養兒子憐愛有加,她鼓勵更多有心人能成為寄養家長,幫助有需要的兒童。

 

  第一個入住黃家的「寄養兒子」,是7歲的大少(化名),不久7歲的二少(化名)亦加入。黃太憶述,「他倆是一個經典,十分乖巧亦從不打架,大少更會主動幫叔叔清潔家居。」現時有3名兒童在黃家寄養,年齡介乎22個月至14歲,她指寄養服務充實了她的生活,「例如陪他們去交流團,其實亦幫我重回社區,擴闊社交圈子。」

 

  每個寄養兒童都有自己的故事,由家人身邊轉到陌生環境生活,需要適應期,黃太坦言:「每個小朋友初來時總會哭,我會告訴他,我是幫助你的,然後用耐性、愛心照料他們,到他們離開時反而捨不得。」

 

離別多不捨 送上相簿懷念

 

  孩子始終會離開寄養家庭,回到家人身邊,黃太雖然不捨,但總會把感情藏於心中,笑著送別「寄養兒子」。「大少在我家住了9年,要離開那天,他久久不願出門,輾轉反側一個上午,更問我為何二少不用離開?我雖然不捨,但沒表露出來,在他離開後才哭。」這位細心的寄養媽媽,在每個「寄養兒子」離別時,均會送上一本相簿,紀錄他們相處的點滴和美好回憶。

 

  雖然不再一起生活,但黃太與「寄養兒子」的感情不變,除保持聯絡,「大時大節他們都會回來和我吃飯。」

 

寄養服務 針對無父母照顧兒童

 

  寄養服務由社會福利署負責統籌,目標為18歲以下,因不同緣故而缺乏父母照顧的兒童,提供家庭式住宿照顧,至他們能與家人團聚、入住領養家庭或可獨立生活。社署會對申請成為寄養家長的家庭進行3個月審查,包括入息及上門視察家居環境等。黃太稱,初時申請因丈夫入息未達標而被拒,最後加上自置物業的價值才成功。

 

每月可獲$4755作開支

 

  社署會將有需要寄養的兒童和寄養家庭配對,再交予社工跟進。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寄養服務植綺文姑娘指,負責社工會每月進行家訪及每半年檢討個案。另外,寄養家長可獲發$4,755以支付兒童每月生活開支,及$2,375獎勵金。

 

 

轉載自晴報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放大顯示
有種生活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