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18/07/2019

Time to read:無論多努力還是找不到工作的意義?認識自己,從工作中獲得幸福感!

#Reading #Inner Beauty #工作壓力 #上班族 #上班煩惱 #搵工 #心靈雞湯 #療癒 #愛上工作 #加藤諦三 #加藤諦三

  每到星期五總會結伴狂歡,星期一卻愁眉苦臉,這可能意味著你想逃離現時的工作。不少女士可能想著嫁個好老公,就能逃避工作的辛苦和壓力,不過誰說找個好老公比找好工作容易呢?工作時間佔據每日三分之一,若能找到自己所愛的工作,從工作中所獲得的滿足感,可能比做家庭主婦還要幸福很多。

 

  若你曾看過日本職場的電視劇,就應該知道,在日本工作的壓力絕對不比香港輕。在日本忠誠度很重要,第一份工作很可能就是人生最後的一份工作。在職場的階級觀念也很重,女性和新人的壓力更大。日本心理學家加藤諦三所寫的《愛上工作》對工作心態的研究十分深入,雖然書本的名稱沒有修飾、一針見血,不過內容卻很實用,每個字都戳中打工一族的心聲。

 

  

「生存價值是一種副產物,並不是想就可以得到。必須在拼命生活後,作為活過的證明。」

 

#1 找工作,首先要找回自己

 

 

  朋友之間難免有比較的心態,看著朋友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高薪厚職,明明是從未接觸過的領域,卻也一頭栽進去。雖然得到了相同的人工,但卻遠離曾經的夢想,或者大學科目都毫不相關。作者在書中寫到,「選擇工作就是選擇自我」。要獲得工作上快樂,首先要了解自己,會計和銷售工作固然能賺到客可觀的薪金,但如果叫藝術家去銀行計錢、或者讓不善於表達自己的人去做Sales,違反了自己的特質和性格,固然每日都感到壓力,而且愁眉苦臉。認識自己,寫下自己的長處,以及有興趣的領域,再列出能滿足這兩者的職業,有效地發展自己的長處。

 

#2 想被認可的慾望

 

 

  在競爭社會中,職業有貴賤之分,從小父母的教育到社會中同輩的比較,做政府工和文職似乎比廚師、運動員更高尚。即使對烹飪感興趣,但仍然會選擇更「高尚」的office工作;即使對運動感興趣,卻因為不想浪費大學學位,而做銀行工作,原因是想被他人稱讚和認可。害怕在拜年是被親友問長問短,害怕認識新朋友互相介紹,而選擇符合社會標準的工作,放棄了自己的生存價值。兩者的分別在於做自我滿足的工作,會通過工作的本質獲得快樂,然而從事社會認可的工作,只能通過他人的稱讚和認可來獲取快樂,後者也更容易因為他人的意見而變得自卑,產生壓力。

 

#3 工作還不夠努力嗎?

 

 

  香港的工作環境下,OT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很多人不斷努力工作,OT至凌晨還是不夠成績,而感到空虛。有些人從事著自己不適合的工作仍不自知,感受到工作壓力,萌生辭職的念頭,卻怪自己不夠努力、逃避工作。

 

  作者在書中提到,努力分成「心態健康的努力」和「神經質的努力」。「心態健康的努力」是從天生擁有的特質出發;而「神經質的努力」便是為了實現理想中的自我。一個是自發性的,重視過程,而另一個則是強迫性的,執著於結果。強迫性的努力,會讓人集聚壓力和負面情緒,即使努力得到了結果,但對人生價值而言,還是空虛的。這類人通常要通過下班後的不節制的娛樂、大吃大喝來減壓。

 

#4 以成熟的心態獲得滿足

 

 

  在競爭社會中,往往會與朋友比較職位和人工,因自己更優勝而炫耀,也因自己不如他人而自卑。即使攀爬到食物鏈的上層,依然會因為有更高層而欲求不滿。要有成熟心態,首先要為自己的價值定位,知道自己的核心價值後,便不會盲目與身邊的人競爭或者比較。例如一個畫家經常被朋友看不起,金融業的朋友賺了大錢,文職的朋友升上了管理層,但是只要畫家了解自己的價值不是從錢或者地位中得到,而是從創意和藝術層面,便不會受朋友影響。

 

《愛上工作》 作者:加藤諦三

商務、三聯及誠品有售

 

  當然以上的說法都是以快樂和幸福作為人生價值的角度來評論,然而有些人的人生價值是建立在金錢和物質上,那便另當別論。如果你也因為工作而感到煩惱,不妨看看這本又加藤諦三所寫的《愛上工作》,從了解自己開始,找到適合的工作,從而建立人生價值。

 

21/07/2023

「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我們都不擅長告別。」讀米蘭.昆德拉的語錄,從塵世陷阱中掙脫開來

#Reading #Art #米蘭.昆德拉 #語錄 #自由 #閱讀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小說不是作家的懺悔,而是對於陷入塵世陷阱的人生的探索。」

 

  這是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在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寫下的話。對於人生的探索,似乎總是一個很大的課題,讓人產生離自己很遠的錯覺。但其實,人無時無刻都在做選擇,儘管是迷茫之際,也是一種選擇。

 

  「塵世陷阱」,一個既尖銳又貼切的形容。就像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總有種毀滅過後的重生,對於生命價值的意識有著強烈的慾望,然而在找尋出路時,總是要在「究竟要做甚麼」的困境中先走一遭。可人只能活一次,無法與前世的自己作對比,同時又要為未知的未來做決定。

 

  2023年7月12日,米蘭.昆德拉去世了,享年94歲。

 

  「如果我們生命的每一秒鐘都無限重複,我們就會像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一樣被釘死在永恆上。這一想法是殘酷的。在永恆輪迴的世界裡,一舉一動都承受著不能承受的責任重負。」

 

  米蘭.昆德拉一生寫下多本具有影響力的小說,多次入圍若貝爾獎,卻次次都擦身而過,但這並影響他藉著文字/小說與世界作聯繫。

 

  米蘭.昆德拉在1929年出生於捷克,後來因政治因素流亡到法國;1979年,他在法國完成他的第一部小說《笑忘書》,以「布拉格之春」下的捷克斯洛伐克為背景,書寫七則看似互不相連的故事,寫下「笑」與「忘」。1984年,他發表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無疑是他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之一,被翻譯多達20種語言,更被一度拍成電影《布拉格的春天》,而書中的「媚俗」更一度成為文藝青年的流行語。兩本小說都訴說了捷克人如何在蘇聯佔領時期下的生活,困境與適應、適應與困境……有人說,懷念米蘭.昆德拉的最好方法就是閱讀他的作品。不管是他抒情的詩,還是充滿思緒的小說,他都一直在困境中尋找出口,也在尋找自己與世界的關聯。

 

  米蘭.昆德拉也如千千萬萬的我們一樣,有順利之時,也有陷入窘境之際,然而在所謂的「塵世陷阱」中,又該如何面對呢?在進入他的筆下世界之前,不如先讀讀來自他小說中的語錄,閱讀他對於自由、告別、選擇、人生的思緒,在糾結中,掙脫開來。

 

#1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不能其為自我。

 

#2
追求的終極永遠是朦朧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3
當人們垂死,死期將至,每一刻都彌足珍貴,便沒有時間可浪費,去回憶甚麼了。— 《無知》

 

#4
最糟糕的不在於這個世界不夠自由,而是在於人類已經忘記自由。 ——《生活在他方》

 

#5
推動我們一切行動的東西卻總是根本不讓我們明了其意義何在。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6
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7
生命就像一場盛大的宴會,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避免地必須出席這場無意義、空洞虛無、無所謂的宴會。 —《無謂的盛宴》

 

#8
假如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那麼我們至少應該改變我們的生活——自由自在的活著。

 

#9
幸福是對重複的渴望。—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10
生活,就是一種永恆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堅定存在。 — 《被背叛的遺囑》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