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11/06/2020

「一園六季」展覽:由百年前的六季花園起步,探討殖民歷史與原住民文化

#Art & Culture #Para Site #Soho House #一園六季 #Garden of Six Seasons #藝術展覽 #藝術品 #林東鵬 #蘇詠寶 #疫後去邊

 

  原定於三月在Para Site藝術空間開幕的大型聯展「一園六季」Garden of Six Seasons,因疫情關係而推遲;不過,推遲好過取消。展覽以園林為切入點,由淺入深探討不同文化與主題,包括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殖民地故事、原住民文化等,通過繪畫、攝影、雕塑、錄影及裝置等物料及符號語言,延伸探討園林背後的文化;作為加德滿都三年展的前奏,展覽匯集了各地藝術家、逾40個藝術單位參展,分別於Para Site及Soho House展出。

 

 

 

「一園六季」的靈感源於一座「夢園」

 

 

  「一園六季」Garden of Six Seasons 靈感源於100年前尼泊爾國王所建造的一座花園,她位於加德滿都,是一座愛德華式英國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園林,名為「六季花園」;而「六季」顧名思義便是六個季節的意思,或許現時聽到會覺得新奇,但在當時的加德滿都,一年確實有六季之多;不過隨著氣候變化,六季亦逐漸合拼為四季。

 

位於Soho House 的展品

位於Soho House 的展品

 

  展覽涵蓋的主題甚多,單從園林為切入點,何以延伸探討這麼多議題?走進「園林」,我們通常都被以高度設定好的花草與佈局所吸引,卻忘了這個完美呈現背後隱藏的符號語言。以尼泊爾加德滿都谷地這個在亞熱帶地區所出現的一座歐陸式花園為例,已經是很好的說明;「園林」本身就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在殖民文化裡,植物學是一個很重要的元素,而植物獵人更是殖民時期的一個重要符號,他們旨在前往世界各地,採集珍稀的植物與藥材,促進經濟以及供皇室貴族玩樂,所以花園裡的植物、佈局都充斥著殖民歷史的故事與文化。雖然尼泊爾在歷史上沒有成為任何國家的殖民地,但難免經歷過入侵,同時作為西藏與印度(當時英國的殖民地)之間的商貿與文化交流樞紐,免不了會受外來文化影響。

 

位於Soho House 的展品

 

不僅園林經過高度設計,展覽中亦出現不少以地圖形式所呈現的藝術品,退後一步去看,它同樣是經過精準設計而成的; 因此,以園林為切入點的展覽除了花草植物外,不少作品透過景觀、當地獨有的材質等不同載體以及以歷史、醫學、文化角度去探討與反映殖民地與原住民文化,亦有政治話題、身份認同議題等,甚至人與景觀、宇宙之間的聯繫。

 

位於Para Site的展品

位於Soho House 的展品

 

從Para Site的對稱「中庭」走到Soho House的遼闊空間

 

Para Site藝術空間

Soho House 展場

 

  今次展覽,Para Site將空間設計為對稱的庭院,通過拱門走廊可達至中庭,置身其中,有種走在園林遮遮掩掩的感覺。門口處,掛著現代水墨之父劉國松《太空畫系列》的其中一件作品——《環中B》,作品靈感源於1969年美國太空船阿波羅17號所拍攝的地球相片,他以水墨、塑膠彩以及拼貼紙本的實驗性技法,將山水融入宇宙之中,探討宇宙觀話題。

 

位於Para Site的展品

 

  沿著外走廊,還有不少以手工編織的作品。編織於不少地方文化而言,存在著儀式、禮儀、文化及語言的意義,同時也象徵著地球與宇宙天體的關係;加上編織時運用的顏色與圖案,更是再進一步的符號語言,訴說著獨有的文化歷史。

 

位於Para Site的展品

位於Para Site的展品

位於Para Site的展品

 

  展覽還有以身體及醫學角度去詮釋人與景觀、社會甚至與宇宙之間有聯繫的作品,於Para Site和Soho House展出,包括本地藝術家林東鵬、蘇詠寶,以及外國一系列藝術家,如芝加哥藝術家Brittney Leeanne Williams和尼日利亞攝影師J.D.’Okhai Ojeikere等人的作品。

 

  林東鵬所展的作品均來自其個展《山洞記》,會於Soho House展場展出。在他作品的畫面中,有人有景;有些作品,景於人中;有些作品,人又於景中。於他而言,人與景觀有種微妙的關係,他認為人既是景觀的一部分,又是景觀的創造者,同時亦是景觀的凝視者。

 

 

  Brittney Leeanne Williams的數幅畫作色彩鮮豔,亦同樣吸引眼球, 於Para Site的展場展出。她所繪畫的景觀中,充斥著人類身軀的線條,而這些模仿起伏風景的扭曲身軀所指的是黑人的身軀,鮮豔卻又帶點不安的色彩似乎在控訴這個系統對黑人的壓迫。

 

 

  Okhai Ojeikere的攝影作品同樣可在Para Site欣賞到。作品以頭髮為切入點,通過編織所呈現的不同形態呈現頭髮所承載的文化與歷史意義;據記錄,曾有美洲奴隸將逃亡地圖秘密地記錄在髮型中,而地圖則因髮型被留存下來,成為了歷史上獨特的語言。

 

 

  同場還有非常多的作品,估計一下子也難以消化;若有時間,還是花一至兩個下午,好好逛一逛兩個展場,細細品味以園林所帶出來的各種歷史故事與文化。

 

位於Para Site的展品

位於Soho House的展品

位於Soho House的展品

 

《一園六季》

日期:即日起至8月30日

時間:星期三至日12nn至7pm | 星期一、二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PARA SITE 鰂魚涌英皇道677號榮華工業大廈地舖及22樓

   SOHO HOUSE上環德輔道西33號

查詢:www.para-site.art

 

Credits

 

Photograph/Alex Yeung

Video/Alex Yeung

Graphic design/Alex Yeung

Video Editing/Alex Yeung

 

05/06/2024

回顧香港一眾名模!從劉娟娟、陳幗儀、柴文意那古早優雅的時尚印記中,感受昔日的絕代風華

#香港名模 #時裝界 #Fashion #文麗賢 #Iris Apfel #Paulona Chai #柴文意 #Art & Culture

  常聽人說,人生無關長短,過得精彩有意義就是。放諸時裝界,早前被譽為最young at heart的時裝達人Iris Apfel離世,享102歲高壽;香港時裝界先驅文麗賢(Judy Mann,1946-2024)因癌症過身,她樂觀,生前囑咐追思會出席者穿得joyful and colourful,脫離自身病痛的困苦,也藉此勉勵朋友別太傷懷,恰是活出優雅態度的明證。

 

 

  以往偶爾見Judy列席選美評判,或出現雜誌接受訪問,舉首投足,常顯氣度,大概沿自早年出身模特兒生的鍛鍊,加上在紐約做過時裝買手,視野觸覺非等閒,自1984年創立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以來,一直拓展本地時裝業,與提攜不少後輩,貢獻良多。

 

 

  然後想起,不若數數香港古早模特兒,例如70年代紅極一時的劉娟娟(1944-2019),因喜愛鑽飾,朋友們都戲稱她Diamond Ellen,以五尺九寸身高參選過「中國小姐選美」,曾衝出香港為不少國際品牌行騷,也開辦過模特兒學校,後來定居上海。或許曾為港姐及亞姐擔任過形象顧問的原故,隨便一站,風姿綽約,她當年更曾提名氣質女星夏文汐參選港姐,譜寫出佳話。

 

 

  另一位60、70年代紅極一時的Fashion Model 陳幗儀(Tina Viola,生年不詳-2021),知道Tina時,她已深居簡出。Tina 27歲出道,前夫為菲律賓人,姓Viola,婚後隨夫姓,因1.72米身高鶴立當年模特兒界,也在靚人界、名人界擁有一種與眾不同,近乎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在傳媒工作時,聽不少前輩說,他們視與Tina面飲茶食飯為世紀大事。Tina退居幕後加盟著名牛仔褲時裝集團Bang Bang 當買手,退休前是意大利珠寶名牌Buccillati 香港店的老闆娘,退休後鍾情攝影,主題圍繞小孩與狗。值得一提,Buccillati 便是梅艷芳生前在最後演唱會穿戴嫁給舞台的「嫁妝」。

 

 

  出名嚴謹的香港時裝設計師劉培基稱柴文意(Paulona Chai)為他一生最愛的模特兒,專業態度無可挑剔,可想而知,一輯為他演繹「EDDIE LAU—手繪」系列的照片,現在看來,仍如花樣,惹人浮想連篇,可惜伊人已然遠去,除卻一些昔日時裝雜誌剪報,也沒有太多文獻記錄。

 

 

  香港自60年代隨著瑞興百貨飛騰,出現第一批專業model,身體語言獨特,煥發儼如電影《Blow Up》的潮流氣息,其他當時得令女模特兒名字尚有余嘉文、古嘉露、許珊、鍾璧澤、鄺美寶、曾素麗、王安娜、鄧拱壁、梁舜兒等——美麗或曰稍縱,但天橋上倩影不畏消亡,意態撩人的真我自信風采,曾幾何時,在海外時尚圈喚起過香江心帆,優雅文化當道,替這座城巿爭艷,有若莊子《天道》論美:「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褪色與否,還道自然,裁進讓人神往的歲月,穿戴出一抹典雅恬淡。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