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08/11/2021

在微風中看展!推薦5個藝術展覽,感受藝術家所捕捉的生命痕跡與榮枯

#Art & Culture #沙丘.風雲 #Palani Mohan #中林忠良:枯榮之間 #林忠良 #Michael Müller #一糸白水 #廖永雄水墨展 #三重奏 #季豐軒 #Pierre Soulages #Artcation

 

  秋風漸起,終於讓十一月有些涼意。這時,就算走在鬧市中,也不覺煩悶。這個周五,M+博物館即將對公眾開幕,館藏的藝術品自然讓人滿心期待,由Herzog & de Meuron設計的建築也充滿心思,讓人一次過感受藝術品與建築的美學。除了M+博物館,不少畫廊亦有展覽,為年尾點綴一番,以下精選幾個展覽,讓你在微風中,感受這座城市的一絲藝術氣息!

 

#1

Palani Mohan — 沙丘.風雲

f22攝影空間 | Now - TBC

 

 

美輪美奐的中東沙漠,不知是否讓你聯想起電影《沙丘瀚戰》。

Arabian Darkling Beetle, The Empty Quarter, UAE, 2021 © f22 foto space

 

  喜歡攝影作品的你,推介你去專注於攝影藝術的f22攝影空間。這個空間定期都會呈現不同主題及攝影師的作品。近日,f22帶來了印度出生、澳洲長大的攝影師Palani Mohan的個人展覽——《沙丘.風雲》。

 

  Palani多年來走訪各國極地,有炙熱的沙漠、也有酷寒的冰湖,他熱衷於大自然帶給他的原始力量。時次展覽主要展出兩組作品,一組攝於魯卜哈利沙漠,是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的邊境;另一組則是香港,自90年代便以此為家的地方。這看似毫無關係的景觀和全然不同的土地,講述了他在截然不同的土地上所感受到的生命力,從色調、構圖、細節中,就算是國際大都市的香港,在Palani的鏡頭下,亦透著一絲靜謐與野性。

 

 

Morning Shadow, The Empty Quarter, UAE, 2021 © f22 foto space

Circular Horizons, Victoria Harbour, Hong Kong, 2021 © f22 foto space

Alone - Wild Oceans, Sai Wan, Hong Kong, 2018 © f22 foto space

 

地點:九龍梳士巴利利道半島酒店商場BW11 及13 號 f22 攝影空間

 

#2

中林忠良:枯榮之間

版畫工作室 | Now – 21 Nov 2021

 

 

 

  生命的榮枯,有一個必然的階段。由香港版畫工作室呈現的最新展覽——《中林忠良:枯榮之間》就展出日本版畫大師林忠良的十二幅銅版畫,描繪生命的枯荣更迭。

 

  今年84歲的林忠良擅長於蝕刻銅版畫,同時也是東京藝術大學的名譽教授。生命的枯荣更迭是他的創作主體,靈感源於日本詩人金子光晴詩集《大腐爛頌》中的一句話——「沒有什麼不會腐爛」。經蝕刻銅版印出來的黑白灰為主色調的作品,散發出一種唏噓的感覺,細看之下,細膩的質感卻又帶著頑強的生命力。另一邊廂,因銅版畫的創作過程需要運用化學物的腐蝕,而時間的長短亦讓畫面的質感有所改變,腐蝕過後所留下的肌理與痕跡,與生命的主題相得益章。

 

 

 

 

  除了作品,香港版畫工作室更在現場鋪滿石子,讓你每走一步路,欣賞作品時,能額外感受到質感與聲音的感官體驗。

 

 

 

時間:下午1時至6時

地點:香港版畫工作室 | 九龍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L8-06

 

#3

Michael Müller「自我認知的三重路徑」

世界畫廊 | Now – Mar 2022

 

 

 

  自我探索是不少藝術家在藝術創作的主題。近期,世界畫廊就帶來了德國藝術家Michael Müller邁克爾. 穆勒的大型個展「自我認知的三重路徑」。

 

  Michael自幼便穿梭於中西文化間,作品風格多元,油畫作品偏向抽象,色調淡雅,偶爾有些宛如東方書法的黑色筆墨點綴,大多描繪的是於九十年代於喜馬拉雅山修行的經驗;而描繪在綠色格子紙上的素描作品則相對謹慎,專注於結構,但同樣是以非具象的表達手法,驟眼看,像是留有記號的地圖。展覽將分3個章節進行,第一章節已在9月開始,現時為第二章節,一系列作品展示了藝術家對自我身份的認同和探索的過程,每一章節,就如日記般,揭露他/她對自己的認知與理解。

 

 

 

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地點:中環都爹利街11號律敦至中心108號

 

#4

一糸白水 廖永雄水墨展

富德樓 | Now – 21 Nov

  

 

  本地水墨畫家廖永雄繼2019年的展覽《#thINKbig》,展出一系列山水畫作品後,近日於富德樓的字字研究所,舉辦《一糸白水》水墨展,展出近作。

 

  對畫家廖永雄的印象,是他的水墨與光影的結合,還記得第一次了解其作品時,仍是一名初入讀藝術學院的學生,對於他以光影代替筆墨所「勾畫」水墨畫感到十分新奇,如宣紙上的小鳥結合光影所營造的鳥籠,從不同角度觀看,有不同的體會。藝術家擅以結合裝置藝術與光影,將獨立的畫作作微妙的連接。

 

 

  展覽《一糸白水》中的作品,多以雀鳥為主題,簡約的畫面散發一種寧靜淡然的感覺,畫面上,那幼細的枝幹成了線連畫與畫之間的橋樑,讓看似獨立的作品,有相互連貫之處,再結合光影,呈現獨特的視覺感官。

 

 

Readmore:周末藝遊:水墨畫展《一糸白水》,以水墨回應疫下時代;存在於你我之間的一根線,是分隔還是連繫?

 

地點:灣仔軒尼斯道356 – 357號富德樓1樓

時間:上午8時到下午5時

 

#5

三重奏

季豐軒 | Now – 23 Dec 2021

 

 

Georges Mathieu《熾盛光火》, C. 1986

 

  20世紀有不少讓人著迷的作品,其中抒情抽象俘虜了不少藝術迷的心。其代表人物有趙無極、朱德群、Pierre Soulages、Georges Mathieu等人……繼早前K11 Musea展出喬治·馬修的個展後,季豐軒再次帶來除喬治·馬修以外,另外兩位抒情藝術的代表人物——Pierre Soulages和Gerard Schneider。

 

 

Pierre Soulages 《繪畫 130 X 97厘米, 1949年》

 

  展覽《三重奏》位於季豐軒新址——大館,展出10幅三位藝術家具代表性的作品。抒情抽象能延續至今,很大原因是因為其跨越時代的表現手法。Georges Mathieu所釋放的淋漓盡致的爆炸力,Pierre Soulages的寧靜卻深沉的張力,還有Gerard Schneider極簡且大膽的用色所透著的當代感,讓人聯想起Pop Art的代表人物Andy Warhol的作品,然而Gerard Schneider卻比Andy Warhol更早使用如此大膽的配色!三位藝術家雖然有著相近的創作理念,但在各人的演繹下,卻是大不同的風格。

 

 

Gerard Schneider 《作品 15 K》

 

地點:中環荷里活道10號大館總部大樓地下01 G03-G05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05/06/2024

回顧香港一眾名模!從劉娟娟、陳幗儀、柴文意那古早優雅的時尚印記中,感受昔日的絕代風華

#香港名模 #時裝界 #Fashion #文麗賢 #Iris Apfel #Paulona Chai #柴文意 #Art & Culture

  常聽人說,人生無關長短,過得精彩有意義就是。放諸時裝界,早前被譽為最young at heart的時裝達人Iris Apfel離世,享102歲高壽;香港時裝界先驅文麗賢(Judy Mann,1946-2024)因癌症過身,她樂觀,生前囑咐追思會出席者穿得joyful and colourful,脫離自身病痛的困苦,也藉此勉勵朋友別太傷懷,恰是活出優雅態度的明證。

 

 

  以往偶爾見Judy列席選美評判,或出現雜誌接受訪問,舉首投足,常顯氣度,大概沿自早年出身模特兒生的鍛鍊,加上在紐約做過時裝買手,視野觸覺非等閒,自1984年創立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以來,一直拓展本地時裝業,與提攜不少後輩,貢獻良多。

 

 

  然後想起,不若數數香港古早模特兒,例如70年代紅極一時的劉娟娟(1944-2019),因喜愛鑽飾,朋友們都戲稱她Diamond Ellen,以五尺九寸身高參選過「中國小姐選美」,曾衝出香港為不少國際品牌行騷,也開辦過模特兒學校,後來定居上海。或許曾為港姐及亞姐擔任過形象顧問的原故,隨便一站,風姿綽約,她當年更曾提名氣質女星夏文汐參選港姐,譜寫出佳話。

 

 

  另一位60、70年代紅極一時的Fashion Model 陳幗儀(Tina Viola,生年不詳-2021),知道Tina時,她已深居簡出。Tina 27歲出道,前夫為菲律賓人,姓Viola,婚後隨夫姓,因1.72米身高鶴立當年模特兒界,也在靚人界、名人界擁有一種與眾不同,近乎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在傳媒工作時,聽不少前輩說,他們視與Tina面飲茶食飯為世紀大事。Tina退居幕後加盟著名牛仔褲時裝集團Bang Bang 當買手,退休前是意大利珠寶名牌Buccillati 香港店的老闆娘,退休後鍾情攝影,主題圍繞小孩與狗。值得一提,Buccillati 便是梅艷芳生前在最後演唱會穿戴嫁給舞台的「嫁妝」。

 

 

  出名嚴謹的香港時裝設計師劉培基稱柴文意(Paulona Chai)為他一生最愛的模特兒,專業態度無可挑剔,可想而知,一輯為他演繹「EDDIE LAU—手繪」系列的照片,現在看來,仍如花樣,惹人浮想連篇,可惜伊人已然遠去,除卻一些昔日時裝雜誌剪報,也沒有太多文獻記錄。

 

 

  香港自60年代隨著瑞興百貨飛騰,出現第一批專業model,身體語言獨特,煥發儼如電影《Blow Up》的潮流氣息,其他當時得令女模特兒名字尚有余嘉文、古嘉露、許珊、鍾璧澤、鄺美寶、曾素麗、王安娜、鄧拱壁、梁舜兒等——美麗或曰稍縱,但天橋上倩影不畏消亡,意態撩人的真我自信風采,曾幾何時,在海外時尚圈喚起過香江心帆,優雅文化當道,替這座城巿爭艷,有若莊子《天道》論美:「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褪色與否,還道自然,裁進讓人神往的歲月,穿戴出一抹典雅恬淡。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