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24/07/2023

和美術館展覽《羅尼·霍恩:非夢 亦夢》:當Roni Horn與安藤忠雄相遇,那絲「簡明」與「深度」忽然明瞭

#Art #Artcation #展覽 #藝術 #Roni Horn #安藤忠雄 #和美術館 #Art & Culture

  上一次看羅尼·霍恩Roni Horn的作品,是在人山人海的Art Basel,旁邊還佇立了兩名大漢,看著你看著她的作品……

 

  那是一件由玻璃鑄造的半透明容器,既重又輕,就像矛盾的對立面;現在回想起來,心情也一樣,不知道當時是該走過去,還是不該走過去……

 

  Roni Horn的作品類型很廣,從繪畫、攝影、文字到雕塑都有,但都並不複雜,大部分都是直白的展示其肉眼所能看見的,但欣賞這一系列玻璃雕塑的作品,「在哪看」/地點就變得重要。

 

© He Art Museum.

 

看起來簡約,卻是耐人尋味的

 

  由玻璃實心鑄造的一系列雕塑創作始於1990年代中期至今,有些重量更高達數噸。從高溫到冷卻,玻璃的形態也從液態變成固態;從側面看,雕塑保留了模具的印記,磨砂的表面帶著一點渾濁的感覺,但頂部則經火焰拋光至晶瑩剔透,其光澤感也中和了「實心鑄造」的重量感,與其形成強烈的對比,加上帶有弧度的線條,就宛如一個注滿水的容器。隨著步伐移動,伴著光影變化,原本靜止的作品變得「流動」起來,仿如鏡子般,映射著周邊的事物,捕捉了微風與陽光、臉龐與眼神。

 

《雙·水》系列

© He Art Museum.

 

光是安藤忠雄在建築裏的靈魂,而Roni Horn 的作品也離不開自然;

當他倆相遇,那絲「簡明」與「深度」忽然明瞭。

 

   Roni Horn的作品看起來簡約,卻存在著耐人尋味,若將其從Art Basel移至由安藤忠雄設計的和美術館,又會是怎樣的呈現?

 

  和美術館(HE ART MUSEUM)的最新展覽《羅尼·霍恩:非夢 亦夢》(Roni Horn, A dream dreamt in a dreaming world is not really a dream ... but a dream not dreamt is)是Roni Horn在亞洲最大的個人展覽,作品涵蓋繪畫、影像、雕塑等不同媒介,橫跨美術館三層樓。展出的作品不乏藝術家生涯中甚具代表的作品,包括玻璃雕塑系列、攝影作品《這是我,這是你》(1997 - 2000)、《你是天氣,第二部分》、《答案與提示,No.533兩隻蝴蝶從午間出發一》、雕塑作品《答案與提示,No.419我們漸漸習慣了黑暗一》、《一對金毯墊,獻給羅斯和菲利克斯》等。

 

《一對金毯墊,獻給羅斯和菲利克斯》

© He Art Museum.

《你是天氣,第二部分》

© He Art Museum.

 

© He Art Museum.

 

  展覽是藝術家與和美術館共同策劃的。在安藤忠雄有機而又散發著原始之美的建築線條下,作品肆意的穿梭在清水混凝土的柱子間,沒有約定俗成的敘事結構,不規則的展示空間中承載了點點偶發性。

 

  和美術館是安藤忠雄在75歲時接下的項目,依舊以標誌性的清水混凝土為主軸,繼而結合「天圓地方」的概念,糅合原始與和靜之美。對於建築,安藤忠雄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希望建築能夠同時達成『簡明』,也希望達到擁有『深度』。建築應該是一個讓人在精神上能夠獲得充實飽滿力量的空間。」(I hope to achieve simplicity, but I also hope to achieve depth … I believe it is important that architecture should be a space where you feel spiritually empowered.)光,是安藤忠雄在建築裏的靈魂,而Roni Horn 的作品也離不開自然;當他倆相遇,那絲「簡明」與「深度」忽然明瞭。Site-specific(特定場所)是他們的共通點,隨著陽光、雲朵、微風的變化,他們的作品亦隨之改變。

 

和美術館

© He Art Museum.

《兩個粉吨》

© He Art Museum.

 

羅尼·霍恩:非夢 亦夢

地址:和美術館 |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新城怡興路6號

時間:7月7日至10月7日 | 週二至週六 10am – 6pm

查詢:和美術館

https://www.hem.net.cn/mobile/en/exhibition/19

 

21/05/2024

草間彌生的作品還有沒有升值的空間?試從兩幅《南瓜》探討藝術家的市場價值

#藝術 #Art #草間彌生 #南瓜 #無限 #拍賣行 #拍賣 #邦瀚斯 #Art & Culture

  當代藝術炒味濃到化不開在收藏圈子廣為人知,但將平庸的當代藝術作品炒上天價的幕後炒家是誰,卻不是每一個人都知道!

 

  中國油畫界四大金剛的作品在大約十多二十年前被炒上天價,在近幾年卻乏人問津,成交價不斷下跌的事實,反映出當代藝術的當炒週期大概是在十至十五年之間!

 

  每一個炒家都知道低買高賣的策略,但怎樣的價位才算低,卻不容易捉摸。大部分炒家都是後知後覺,因此損手爛腳的多,賺到盆滿缽滿的少!

 

  草間彌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已經在美國出道,雖非寂寂無聞,但亦只是二、三流的抽象畫家。她一直在當代藝術圈子浮沉,回國後更被國民妖魔化,直至花甲之年,她的作品才被炒家、畫廊、拍賣行相中,聯手捧上天,成為當代藝術畫壇炙手可熱的藝術家!

 

  她的畫作的主題離不開網紋與波點,與另一位當代藝術畫家Damien Hirst不停地畫波點相同,不同的是Damien Hirst還創作其他與「死亡」有關的藝術品,而草間彌生卻始終如一。

 

  2023年香港佳士得拍賣一幅草間彌生的《南瓜》,最終以40,305,000港元成交。2024年春,香港保利亦拍賣一幅草間彌生的《紅南瓜》,成交價是18,000,000港元。這一幅《紅南瓜》由2012年的832,000港元炒上至2018年的5,310,000港元,再炒上至現今的18,000,000港元。《紅南瓜》還有沒有升值空間,未來的價格會不會拾級而上?

 

草間彌生《南瓜》

香港佳士得

草間彌生《紅南瓜》

香港保利

 

  草間彌生的「南瓜」充斥拍場,幾乎是每一間拍賣行追求的拍品,因此可以用一個「濫」字形容。「南瓜」的成交價由一千多萬至六千多萬不等,分別在於同樣是「南瓜」,只是顏色不同!

 

  兩幅大同小異的「南瓜」以相差多過一倍的價格成交,反映出炒家的品味、觸角與眾不同,還是根本沒有策略可言,只是盲目出價、追捧?

 

  現在入市炒「南瓜」,不如入廚房煲南瓜湯來得實際,因為已經太遲!要炒,應當二三十年前便要入貨,但二三十年前誰又聽過拍賣行業吹捧出來的「波點女王」的大名!

 

  草間彌生的作品充滿獨特的個性,但藝術性不高,没有展現高超的技巧亦没有內涵,尤其是不斷重複一個主題的作品,令人覺得在看小學生的畫作!當然,炒家炒的不是作品的藝術性,也不是作品的稀缺性,而是炒一個未來有不同人入市以高價接貨的信念!

 

  草間彌生作品的價格,我認為已經到頂,將會在三幾千萬之間徘徊,直至泡沫爆破!

 

草間彌生《無限》

香港邦瀚斯

 

  香港邦瀚斯將會拍賣一幅草間彌生的抽象畫《無限》,以估價待詢形式上拍。《無限》於1995年完成後從未出現於拍場,因此沒有「南瓜」那麽濫,而生貨上拍,當然會引起炒家關注。成交價會不會因此衝上億元港幣關口?拍賣行業替她堆砌上來的「名氣」,是不值一億的!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