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Art Walk@Paris - 白水
15/05/2014

米洛的維納斯

#Art & Culture

 

米洛的維納斯Venus de Milo

希臘大理石雕塑 成於公元前120年左右 高2.02米

1820年在希臘米洛島發現 1821年法王路易十八世藏

現展於羅浮宮敘利翼第七室

 

  自1820年被一農民偶然發現後,這座斷臂女神像一直吸引藝術史家的注意,提出許多不同的猜測。首先是名字,是美神? 希臘文是Aphrodite,羅馬人用拉丁文,是Venus,維納斯,美神或愛神。也可能是海神(Amphitrite),米洛人拜的海神。由於雙臂不見了,無法肯定是屬那種符號的表達,現一般多稱為維納斯愛神像。不知從何時起,它被列為羅浮宮三寶之一。其實,羅浮宮內件件都是寶,絕非用一二三可以概括。

 

 

  1815年,拿破崙戰敗後,許多從意大利博物館搶回羅浮宮的珍寶要歸還原主,一下子,羅浮宮變得空洞洞的,在此刻獲得這尊精美石雕,法國上上下下知識界,美術界人士都不約而同地稱之為「寶」。就這樣就流傳下來羅浮之寶的說法。若我們客觀地在展廳巡視一下,可以發現很多其它頗動人的作品,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米洛維納斯是具很強吸引力的。

 

  有種更神化的說法,說它的比例合乎黃金比率,而黃金率就是美的標準。美,那裏可以有寫得下來的公程式呢! 這不過是希臘人喜歡用數字化去掌握事理,同時他們也非常愛美,故自然發展出一套用數字表達美的公程式。你信嗎?我就不信有這種方程式的存在。美是無法用任何語言去述說的,包括數學在內。我們不妨直接去欣賞它,或她。

 

  在發現它時,手臂找不到。整座雕塑是用兩塊石合成,其它肢體部分,如頭部、腿、臂及腳都是造好後拼合的,在希臘,這種方法很流行。原雕像是附上彩色的,現在我們看慣畫室中的白石膏像,以為希臘雕塑是無色的,其實不然。

 

  藝術史家傾向認為它是更早(可能達至公元前四世紀)雕塑的臨摹品,或借原意再自由創作。希臘人的臨摹並非今日我們的高倣的觀念。臨摹不低於創作。純創新的製作是很少有的。現有意大利博物館有不少類似維納斯同類造形塑像,時期都比羅浮宮這「寶」更早。

 

 

  我通常請團友用矛盾的統一的眼光去欣賞這作品。從右邊看,她像企直,但左邊腰彎曲,有動感,靜與動同時存在;上身滑順的線條和下身帳幕式的裙也成對立的統一;甚至可以說,身體的軟肉及石的硬感的統一也是矛盾地結合在一起。

 

 

  留意他的面容,像男性而非我們心中要求的女性面容。難道,從形式地講,矛盾的統一不就是美的所在嗎?至於身軀高度,比常人為高,而頭部跟整身軀比例是1:8,一般人是1:7。是否是人種的不同,或是經過藝術家基於美的需要而加以調度後的結果呢!這點只能供人不休止的猜測。也許是許多許多無法簡單解釋的因素,增強這作品的歷久不衰對人的吸引力。單是它的柔中帶勁的造型已足夠扣著我們的注意力。

 

30/05/2024

鄺萬春個展「岑樓暮色」:當室內成為了室外,人還需要追求著甚麼?

#Art & Culture #展覽 #藝術展覽 #鄺萬春 #鄺萬春個展 #岑樓暮色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人們自古迄今一直在築建安穩的家,嘗試在室內塑造合適的天氣。然而在每一個周末,有一些人就會衍生想要到山上走上數個小時的念頭,承受著隨時都會死去的可能進行一段探險旅程。曾經認識一位友人,她的整個旅程只會在酒店渡過;長途跋涉從香港乘搭飛機到越南的芽莊市,然後就只是在酒店和機場之間來回。我也曾取笑友人的旅行方式,但是這一種悠然的生活態度,或許就是人類一直所渴求的。人生充滿著矛盾,我們奮力追求一種舒適感,卻還仍然需要讓自己知道危機是存在的。藝術家鄺萬春現於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畫廊舉辦個人展覽「岑樓暮色」,以一系列糅合水墨和礦物顏料的作品,呈現室內與室外環境之間的情感羈絆。

 

鄺萬春個展「岑樓暮色」。(圖片來源: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鄺萬春為此次個展的主題作出闡釋:「湖水的流動呈現出生命的節奏和變化,能夠反映存在和永恆。我在畫作中,除了戶外景緻,還融入了室內元素,這種融合可加深畫作與生活的聯繫,並豐富時間的敘述。透過這種方式,我傳達著人與自然、內在與外在之間的和諧關係。」藝術家之前的作品主要描繪中式建築物及山水;此次的畫作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氣象,呈現著典雅與玩味共存的氛圍——彷彿刻畫了藝術家自身被埋藏著的童心。

 

鄺萬春作品《沿途》(2024年)。(圖片來源: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沿途》所描繪的似是一個車廂的場景,微醺燈光伴隨窗外的水上景色,其中的畫面亦猶如重現在展覽內的《水仙》及《空谷幽蘭》。從車身延伸的木桌承托著正在冒煙的飲品和瓶子,墨綠的卡座讓水藍色的橢圓袋子安睡,地上則放置著帶有山丘和夕陽刺繡圖樣的地氈。場景中的所有物件都合乎情理,只是其中地氈的出現讓觀賞者反思,或許眼前的不是一個正在移動的車廂,而是一家咖啡廳或是酒吧,其中的風景亦其實只是一個播放著戶外景色的螢幕。

 

鄺萬春個展「岑樓暮色」。(圖片來源: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人在旅行時想念自己的家,安在家中的時候則想要出走。對於很多人來說,人生的理想狀態就是可以一直走往最高點。人們堆砌著自己的經歷,嘗試閱覽更多未知的景色,卻在中途迷失了方向。當室內成為了室外,人還需要追求著甚麼?我們在人生中沉溺於一種不安的感覺。

 

鄺萬春個展「岑樓暮色」

日期:即日至 2024 年 6 月 29 日

時間:10:00—18:30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上環荷李活道 248 號 |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畫廊

查詢: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