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Art Walk@Paris - 白水
30/07/2015

羅丹美術博物館的招牌——沉思者

#Art & Culture

  

沉思者

青銅雕塑,高1.80米,寬0.87米

雕刻家   羅丹 Auguste Rodin(1840-1917) 77歲

現展藏於巴黎羅丹美術博物館花園內

  羅丹是法國雕刻家,聞名程度超出藝術領域,彷彿像一法國名牌。他年青時曾沉迷宗教,入過修院,但後來愈來愈背離教會。他曾多次投考巴黎美專,但都不成功,只能入較低一級的市立設計學院;靠做裝飾天花板之類的小工藝賺取生活費。35歲才第一次去意大利旅遊,見到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深受感動,從此擺脫學院的羈絆,形成自己的風格,帶有強烈的現實主義,漸有名氣於巴黎的文化圈。

 

沉思者

正在想

 

局部

 

局部

  1880年他獲得籌建中的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大門的設計。他以意大利詩人但丁《神曲》中的「地獄篇」為靈感,將那扇門名為「地獄之門」,沉思者就是門楣上的裸男雕塑。此門在他生前未能完成,而該門其實是無法開啟的,上面刻有超過180位痛苦形象的雕塑群組。

 

背後

孤獨寂寞的思想者

  羅丹曾寫過:「我想做的地獄之門應有故事。在門外,詩人但丁坐在石頭上,沉思著他的詩的開展……想到《神曲》中所有的人物形象;但丁若是穿著直長袍無法融入其他形象。自一開始就有這靈感,我想做一個裸體的沉思者,坐在石上,手腕緊托下巴,在做夢;逐漸他的思想細緻成形,再不是做夢者,而是創造者。」

最初想放置的位置

  在館內花園見到沉思者原來位置是放在「地獄之門」的門楣上,正俯首、右手托著下巴,左膝支撐著右臂,目光朝下凝視,或是視而不見,深入思考中。沉思者被抽出獨立創作,成一傑出作品。目前至少有28座,分佈世界各地;許多是在羅丹逝世後才鑄造的。

地獄之門

在地獄之門楣上正思考著

  他先用石膏在1880年做第一版,這座較大的是在1902年用青銅鑄造的,兩年後首次展出,先放在巴黎先烈祠廣場上,像向共和國英烈致敬;在羅丹死後才搬進現時的畢龍宅院(Hotel Biron),即今天的羅丹美術博物館。

 

羅丹館

羅丹館外貌

1730年的畢龍大宅,羅丹館前身

  這座1730年建成的貴族大宅院在革命後沒收,曾在拿破崙時期撥作羅馬宗座代表處,後由修女主辦專收有錢家庭的女子學院。到1905年,宗教政治分離法案通過後,修女被趕走,學院解散。畢龍大宅成為藝術家文人的廉租屋。曾做過羅丹的秘書奧德詩人Rilke當時已搬進去,他寫信請羅丹從巴黎60公里外的工作室搬來畢龍大宅同住。羅丹租用工作室,愈租愈大,他想成立自己的博物館;幾經波折,終於以捐贈所有作品給國家來換取成立博物館的條件。在羅丹逝世後,畢龍大宅成為今天的羅丹美術博物館。

館內花園一角

  在中國文化圈,羅丹並不是個陌生的名字。有套上世紀90年代的劇集,當時很叫座的「渴望」,故事主要講文革時期的人際關係,有位初生嬰兒就被命名為羅丹。

地鐵13線Varenne站月臺上的複製。外邊就是羅丹館。

  上月,總理李克強訪歐途經巴黎,法國禮賓部特別安排他去參觀羅丹美術博物館。我在電視中見到他在館長陪伴下,站在沉思者面對良久。

 

攝於1907年的羅丹

  羅丹館現時大裝修,11月中再全面開放。估計在名人效應下,此博物館將會增多許多來自國內的旅行團。

 

19/06/2024

「智海:餘地」展覽 | 從漫畫到藝術,探索城巿精神荒漠中的療癒力量

#藝術 #展覽 #藝術展覽 #Blindspot Gallery #刺點畫廊 #餘地展覽 #智海:餘地 #漫畫 #Art & Culture

  走過九龍公園,原來有全世界首條漫畫星光大道,逾百米長,有24座巨型經典漫畫角色的彩繪雕塑,真算孤陋寡聞,畢竟少時接受不少本地漫畫餵養過,例如《老夫子》、《中華英雄》、《風雲》、《戇男》等,到近年江記、楊學德,漸漸把漫畫提昇到純藝術的高度,代表著一種「被看見」的普及現象;另外一位便是自90年代便吸引小眾注視的獨立漫畫家智海,他結合漫畫與文學兩種表達形式,把持用最少說最多,描繪出城巿人的頹唐、焦慮、荒誕與虚無,在疏離與絕望中滲著滄桑的時代精神面貌。

 

 

  本名李智海的智海1977年出生,自小喜愛畫畫,也喜愛收藏封面設計具有時代美感的舊書、絕版書,但攻讀中大時,卻是主修食品及營養科,但同時在大學時代起發表漫畫及插畫,刊載香港及海外紙媒及漫畫選集,1999年畢業不久,舉辦個人展「尋日」,20多年來陸續在海內外舉行不少聯展及個展,也推出漫畫集《圖書館&我和我聖人》、《大騎劫-漫畫香港文學》(江康泉合著)、《灰掐》(鴻鴻合著)、《默示錄》、《花花世界》系列等。部份作品譯有法、意、英、及芬蘭文。

 

 

  新近香港展覽「餘地」在刺點畫廊(Blindspot)舉行至7月13日,在漫畫以外,藉著展覽,讓大眾進一步走進他的繪畫創作世界,例如油畫《沒再搭地鐵的男人》裏,一個不願再搭香港地鐵的男人,象徵某部分生活經驗已告消失,再從車窗望出窗外,過海底隧道的「境隨心轉」。

 

 

  漫畫搭配不同視覺風格、線條、媒材轉換成為相應的圖像語言,往往不止於提供娛樂,智海藉著繪畫,積極介入社會,走向都巿人心坎裏,默示並記錄成一套藝術語言,麻痺無餘地,卻喚醒我們在喧囂中自省的必要,縱使備受刺癢,也能折射出療癒的力量。

 

 

智海:餘地

展期:即日至7月13日

時間:周二至六(10:30am 至 6:30pm)

地點:Blindspot Gallery 刺點畫廊 | 黃竹坑道28號保濟工業大廈15樓刺點畫廊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