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22/04/2020

響應時裝革命周!永續時裝設計師黃琪:改變購物心態,為時尚重新定義

#環保 #公平待遇 #永續時裝 #綠色時裝 #Fashion Revolution #世界地球日 #GREEN #時裝革命周 #時尚 #時裝 #潮流 #Apple #黃琪 #時裝設計師 #Inner Beauty #Fashion News

  時尚界從以往的一年四季,走到現時Fast Fashion的五十二季。消費者購物意向,近年趨向買得多、買得快、買得便宜,購買的衣服穿上不足一季,轉眼就丟到堆填區。在這購買現象背後,不止製造大量垃圾,污染環境,製衣工人亦受到不平等待遇。適逢世界地球月,以及一年一度的Fashion Revolution Week,永續時裝設計師黃琪(Kay)談時裝。她揭示「快時尚」精美包裝背後的殘酷現實,希望大家重新審視現代消費模式,為社會、為世界作出點點改變。

 

 

永續時裝設計師——黃琪Profile

 

  Kay是一名時尚設計師,擁有自己的品牌Day Dream Nation,她見在Fast Fashion文化重重打擊下,設計與質量對現代人來說彷彿不及數量及廉價重要,毅然放下自己品牌,成為永續時尚的革命者。她開設了一間Fashion Clinic(時尚診所),希望以repair、reshape和redesign的方法,讓舊衣重獲新生。在這個四月,她更擔任時尚起義(Fashion Revolution)的香港區活動策劃,希望燃起大眾對永續時尚的關心。

 

Who make your clothes?

 

  真正影響她的,是一套紀錄片《True Cost》。身於已發展城市的你我很難想像,農夫與工人因為一件所謂「時尚」衣衫所遭受的折磨。Kay說,在印度每三十分鐘就有一個農民會吞農藥自殺。事關印度棉花種子的供應商改變了棉花的基因,種子不能自然地繁殖,農民只能不斷向供應商以高價購買種子和有害的農藥,不但被壓榨,更因為農藥而患上癌症,再向同一間公司購買治療藥物。這樣的荒謬故事讓編者聯想起《悲慘故事》(Les Miserable),想不到像法國大革命之前的不公平事件,在今天依然每日在上演。

 

 

  Kay想藉著今次Fashion Revolution的活動,引起大眾重新思考,每日貼身穿著的衣服到底是由誰製作。現時很多美容行業也開始謝絶動物實驗,因為消費者關心自己使用的護膚品背後,會否染有動物的血。其實時裝業的剝削事件亦無日無之,若你的衣服由被剝削的工人製作,那你還會買嗎?

 

  Fashion Revolution的另一議題,是時尚透明指數(Fashion Transparency Index)的重要性。所謂「時尚透明指數」,是將各大品牌在供應商、碳足跡、性別平等、環保、人權及工資等項目進行評比,讓消費者在購買時亦享有知情權。Kay說,選擇幫襯透明度高的品牌(企業)是消費者力所能及的第一步,可藉自身行動向企業宣示消費者對環保和平等的重視;所以日常生活上,Kay亦會這些條件去揀選,好像衣物她會選擇Patagonia、Freitag和Lacess等注重環境的品牌,而做設計工作,她會使用產品資訊極透明的Apple產品,好像MacBook、MacMini等。

 

 

編者即席請Kay陳列她的隨身物件,全都以環保做出發點;好像隨行杯、自攜飲管、100%再生鋁金屬機身的MacBook Air等。

 

 

 

時裝診所醫治「時尚流行病」

 

  現代人就是矛盾,一邊與「快時尚」打得火熱,這邊卻崇尚時下流行的斷捨離。大家看似嚮往簡約生活,卻偏偏買下大堆「雞肋」衣服。面對已經爆滿的衣櫃,仍然抱怨自己「無衫著」,然後再為難地清理……惡性循環。與其斷捨離,不如三思後再購買!Kay說:「如果每個人挑選衣服時,好像選老公一樣,真正喜歡那件衣服才購買,便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浪費。」正因為現代人的病態時尚觀念,她和Partner Toby創立了Fashion Clinic,修補、重新設計舊衣,讓舊衣重生之餘,也治療現代人的「流行病」。

 

 

  在Fast Fashion文化衝擊下,大眾對時尚講求快、多、平,但衣服的用料、質量、做工亦變得廉價,壽命不足一季。「其實衣服不應該是即棄的;一件衣服背後,從農夫開始,到織布、染布,再到車縫,其實是許多人的時間和心血。」Kay說。除了生產衣服的時間,它也陪伴穿著者經歷不少回憶:20歲慶祝生日的衣服、見第一份工媽媽送的鞋子、出糧買給自己第一個手袋……開辦Fashion Clinic後,Kay修補了不少有「溫度」的衣服。「一對夫婦帶著老婆剛懷孕時老公送的衣服來修理,就算修補收費與衣服的價錢相差無幾,但老公也毫不猶疑地要為老婆修補,他說:『衣服是我送的禮物,我會包一世保養。』」如果環保、珍惜一件衣服,由一個回憶、一個紀念、一件事、一個人作出發點,對你來說,會否更易做到?

 

 

 

永續時裝也可以很前衛

 

  「永續時尚」知易行難,主要因為不少人對它存有誤解。有些人一聽到環保、永續、綠色字眼,都會感覺「寒酸」,更難與時尚、潮流等扯上關係。其實永續時裝也可以很前衛、很優質,甚至奢侈。Kay經常用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的方式,將已經過期的舊物製成設計感十足的單品,好像將牛仔褲做成外套,將西裝與牛仔外套合二為一等等。她曾經為許多明星、歌手如林一峰、小塵埃、王梓軒等,用舊衣製作前衛、潮流的演唱會服裝。

 

 

  Kay去年舉辦了《Sustain Fashion Festival》,邀請了許多國外的潮流品牌參展,包括Kapok、Re;code、Dry Clean Only、Veja以及REMAKEHUB等,一改大眾對環保時裝觀念,證明環保與潮流能夠並存!

 

 

 

 

一切回歸到原點:生活價值觀

 

  Kay在創立Fashion Clinic之前曾到北歐深造,發現北歐和香港對時裝和生活的觀念相差甚遠。北歐人對時裝的需求很簡單,人與人之間不會爭艷鬥麗。不時會有同學帶自己不需要的衣服來與其他人分享,交換衣服穿。北歐人在夏季也會在自己的後園以低價出售衣物,Kay不時也會遇到心儀款式。反觀香港人就會覺得窮人才會穿舊衣,或者質疑舊衣的來源,而避忌買舊衣。

 

  相比物質生活,北歐人更注重生活質素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工餘時間與朋友享受一杯咖啡,或者與家人買菜、煮飯,都為他們帶來生活幸福感,就如他們的時尚觀念般簡單。而香港人生活、工作的節奏很快,在壓力下以購物來減壓,透過購物宣洩。但香港人的居住環境本來就狹窄,還要堆積大堆衣物,反而讓生活壓力有增無減。衣著要簡單,可能要從價值觀開始,從生活感受簡單哲學的幸福!

 

 

 

時裝起義 Fashion Revolution

 

  甚麼是「時裝起義 Fashion Revolution」?不得不提2013年一件事情。當年孟加拉拉納廣場的成衣廠倒塌,慘劇中有1,134個工人喪命,極為轟動;為了提高大眾對不平等待遇的意識,英國首度Fashion Revolution(時裝起義),推動行業與消費者重新思考時尚的意義與代價;其後每年4月世界各地都會舉行Fashion Revolution Week,Kay今年自發地在香港響應活動,擔任項目統籌,但要將這個理念引入以金融掛帥的香港,當然需要更多心力。適逢4 月 22 日世界地球日,Kay策劃了「時裝革命周」一連串活動,希望透過線上線下媒體,推行這重要的全球運動。她請來唐詩詠、林一峰、和時尚界人士,一同從簡單的生活Tips入手,談談如何開展環保與時尚兼備的生活態度。

 

 

時裝革命周:4 月 20-26 日重點活動

 

重塑回憶:分享手袋鞋履的情節和修補法

時間:20/4 晚上8-9時

重溫live:按這裏

內容:談談如何重新建構時裝工業、修補和清潔家中被遺忘或有瑕疵的手袋鞋履

嘉賓:演員唐詩詠、Ril Creed 創辦人Johanna 和 Lacess 創辦人 Natalie

 

藝術布藝:以刺繡修補舊衣、製作舊衣杯墊

時間:21/4 晚上8-9時

重溫live:按這裏

內容:分享衣服修補技巧,以英式織補法和日式刺子繡為破洞加點藝術感,及如何將一件舊T 恤編織成一個杯墊。

嘉賓:康子妮、YLY Studio的Matt

 

唱作人林一峰與再造時裝之緣

時間:22/4 下午四時

觀看live:按這裏

內容:請來本地唱作人林一峰,跟我們分享他的音樂路上如何遇上升級再造時裝。

嘉賓:林一峰

 

Fashion Revolution podcast series 1: featuring Redress

時間:23/4 早上11時

觀看live:按這裏

內容:請來 Redress 的時尚循環項目經理 Lauren Boucher 和 All In Asia 創辦人Tanja Wessels 來談談香港的永續時裝路。

嘉賓:Redress 的時尚循環項目經理 Lauren Boucher 和 All In Asia 創辦人Tanja Wessels

 

春季換物 | 時尚起義

時間:26/4 早上11時

商品交換詳情:按這裏

內容:本季換物會提前在Facebook舉行網上預覽,於4月15日開始上載,4月25日在RIL CREED店內交換。

RIL CREED地址:銅鑼灣FASHION WALK商場1樓7B

 

28/05/2024

中環名廚的環保意念:素食、可持續海鮮、來源可靠肉類!必點超香軟鮮味西澳八爪魚、焦香甜美澳洲朱古力和牛、酥香多汁薄炸雞排!別錯過意式家常貓耳朵麵

#素菜 #素食 #來源可靠 #Moxie #魚素 #中環 #Michael Smith #八爪魚 #開放式廚房 #正念飲食 #可持續海鮮 #環保 #紅菜頭沙律 #可持續發展 #和牛漢堡 #炸雞扒 #孔泰芝士 #漢堡 #澳洲和牛 #美食 #貓耳朵麵 #澳洲朱古力和牛 #美食地圖 #Food Map #食家精選

  品嘗過幾次Michael Smith的廚藝,但都是在私人派對上。上個月,朋友相約到中環的Moxie,內心感覺奇怪,因為Moxie主打魚素概念,而朋友卻是食肉獸。原來最近Moxie加入來源可靠的肉類入饌菜式,難怪一直想捧Michael場的友人馬上安排飯局。

 

Moxie一直主打魚素,受到中環的上班族歡迎。現在餐廳推出肉類菜式,食肉獸也要來捧場。

 

  Moxie隸屬於The Arcane Collective,由名廚Michael Smith掌舵,位於置地廣場歷山大廈二樓。由地鐵站來到商場,路上都是步伐急趕的上班族。步入餐廳的一刻,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寧靜感迎面而來。

 

餐廳於中環鬧市當中給予難以言喻的寧靜感。

 

  Moxie的設計風格以自然和植物為主,室內空間保持簡約,開放式廚房成為視覺的中心。黑色的金屬櫃檯與淺藍灰色大理石檯面相互輝映,木製屏風、地板及傢俱則採用天然橡木,四周的火藥黑金屬飾面宛如黑色畫布,帶黠劇院感。餐廳只有42個座位,小巧的空間,每一個細節卻精緻和用心。

 

Moxie的設計風格以自然和植物為主,室內空間保持簡約。

 

  中午時分,餐廳裏坐滿了中環的上班族,享受難得的偷閒時光。Moxie提倡正念飲食,菜式以素菜為主,並包括以可持續方式採購的海鮮。Michael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菜式,便是以西澳費里曼圖八爪魚做的Seared Freemantle Octopus with broccolini, fresh burrata and salsa,柔嫩的八瓜魚,搭配新鮮的布拉塔芝士和微辣的莎莎醬,把我帶回西澳的海邊。

 

西澳費曼圖八爪魚

 

  來自英國高雲地利城的廚師Michael Smith於2015年移居香港時並沒有多計劃,隨後加入Shane Osborn的團隊,於The Arcane Collective旗艦餐廳Arcane擔任小組廚師。Michael於2019年被任命為主廚,並一直擔任餐廳的掌舵人,直至2021年因為開立The Arcane Collective的第三家餐廳—Moxie才離開。

 

  在Arcane工作期間,Michael的烹飪方法以及他自己的生活方式逐漸變為更具有環保意識,以可持續發展為重點和以食材為主導的烹飪方式。自從於2020年參與「純素一月」後,Michael立刻開始感受到這種習慣的健康益處,至於這種飲食方式對環境的好處更是不在話下。他現在主要進食植物為主的食物,同時偶爾會吃魚類。這種有意識的飲食哲學最終塑造成Moxie的烹飪精神。

 

Michael的烹飪方法以及他自己的生活方式逐漸變為更具有環保意識。

 

  Moxie加入肉食菜式,因為Michael Smith的手藝獲得大量食客青睞,不少食肉愛好者也經常想品嘗其廚藝,所以應眾要求推出以來源可靠的肉類入饌的菜式。餐單上的肉類菜式來自獨立農場和本地供應商,支持實踐可持續發展的生產者。Moxie繼續強調對社會和環境的關注,提倡意識飲食和更健康的飲食習慣。即使食肉,也要食得健康,食得環保!

 

餐廳還有不同口味的康普茶提供。

 

  先上枱的是「紅菜頭沙律、孔泰芝士、意大利火腿、酸子醬」,色彩搭配十分搶眼,尤其是紅菜頭的鮮紅色與孔泰芝士的淡黃色交相輝映。紅菜頭的甜味與酸子醬的微酸營造溫和對比,口感清新而不膩。孔泰芝士的濃郁奶香與火腿的鹹香交織在一起,看似簡單的一道沙律,卻充滿層次。

 

紅菜頭沙律、孔泰芝士、意大利火腿、酸子醬$158

 

下一頁:更多精彩美食

 

  接下來有我在餐單上一眼便看中的主菜——「炸雞排、蛋黃醬、火箭菜沙律」。這道菜讓我想起於維也納幾乎每天都吃的名菜Schnitzel,維也納的Schnitzel主要為豬肉,而餐廳採用了雞排。雞排被拍打得薄薄的,外層裹上了一層金黃酥脆的麵包糠,入口時能聽到那令人愉悅的酥脆聲。雞排的內裏卻保持著鮮嫩多汁。配合蛋黃醬,多了份濃郁,加上火箭菜沙律,加添清新。這道菜,沒選擇錯。

 

炸雞排、蛋黃醬、火箭菜沙律$248

 

  另一道主菜是「和牛漢堡、炸薯條、涼拌卷心菜、蕃茄、洋葱」,選用了膏脂豐盈的和牛肉,咬下一口,鱗嫩軟腍,肉汁四溢,配合蕃茄和洋蔥,辛香清新也一起俘虜味蕾。炸薯條雖然是配角,卻經典,友人點選漢堡菜式就是為了這薯條。搭配酸爽的涼拌卷心菜,想著Michael的健康概念,邪惡並不存在。

 

和牛漢堡、炸薯條、涼拌卷心菜、蕃茄、洋葱$248

 

  還點了一道「澳洲朱古力和牛後腰脊排」,採用了澳洲Mayura Station農場的和牛。Mayura Station成立於1845年,位於南澳大利亞州的Limestone Coast地區,這裏以其肥沃的火山土壤和溫和的氣候聞名,非常適合農業和畜牧業。Mayura Station專注於養殖純種全血和牛(Fullblood Wagyu),這些牛源自於日本,並且血統純正。和牛在農場內享有自由放牧的空間,並且食用天然的草料和穀物。特別的是,Mayura Station的和牛還被餵食朱古力。這份和牛後腰脊排,牛鮮濃郁之外,膏脂也的確帶有獨特甜香,牛排的外層被煎至恰到好處的焦香。

 

澳洲朱古力和牛後腰脊排(180克)$398

 

  意粉方面,我選擇了「貓耳朵麵、意式醃製菜心、豬肉、巴馬臣芝士、蒜油」,有驚喜。貓耳朵意粉口感al dente,煙韌有咬口,豬肉切得細碎,融入每粒麵糰當中。意式醃製菜心的微酸和豬肉的鮮香混合在一起,有陣意式家常鮮香,像是走入意大利小村落廚房時會聞到的香氣。巴馬臣芝士的奶香和蒜油的香氣,增加了濃厚的層次。所以別再以為追求健康,只能吃口味清淡的菜式。

 

貓耳朵麵、意式醃製菜心、豬肉、巴馬臣芝士、蒜油

 

  至於甜品,真的吃不下了。我點了一杯香濃的咖啡,來為這頓愜意的中午畫上完美的句號。

 

新餐牌

 

Moxie

地址:中環置地廣場歷山大廈2樓203號

電話:2718 8211

營業時間:星期二至六 8am-10pm;星期一 8am-5pm;星期日休息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