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世界在讀什麼 - 馬靄媛
05/08/2015

《冷暴力》比刀鋒更冷的殺手

#Reading

  社會上不顯眼的負面行為和情緒,是潛藏的殺手。《冷暴力》一書提到,精神虐待和精神暴力對人的打撃更大,可以是心理謀殺,以語言和行為加以傷害,令人感到自卑、自我否定甚至自棄,甚至摧毀整個人生。

 

書名:冷暴力:揭開日常生活中精神虐待的真相

作者:瑪麗法蘭絲‧伊里戈揚(Maire France Hirigoyen)

出版:商周(中文版)

 

  作者是法國著名精神科醫師,是受害者學(victimology)的專家,深入探討精神虐待。她希望藉此書解釋受害的原因、過程、後果,以及受害者的權利和如何尋求專業支援,認清冷暴力的事實,幫助現在或未來的受害者去保護自己。

 

  冷暴力無處不在,以隱微、曖昧和不能確定的方式,存在於親密伴侶、家庭、職場和不同的人際關係中。學校裏,同學間有意的排擠和忽略,漸漸成為欺凌的行為;至於夫妻間的精神虐待,可以持續數年,有的為掌控對方,而把對方鎖在倚賴或獨佔的關係中。特別是在分手和離婚時的報復行為,是最常見的虐待手法。

 

  而在職場上,精神虐待較易被忽略,除了性騷擾外,濫用權力和精神操弄,也是因為精神虐待的本質。

 

  書中提到,「精神虐待者」和「受害者」的微妙和黑暗關係。施虐者愛操控,愛用說話羞辱他人,而受害者毫不自覺,缺乏防衛機制而跌入施虐的圈套,助長了加害者持續的欺凌行為,「失去行動力」的嚴重後果,令受害者精神抑鬱和有自殺傾向。

 

  書中末章提供實用建議,針對夫妻和家庭方面,可「調整應對方式」:受害者嘗試冷靜分析問題,放下罪惡感,拒絕墮入施虐者的圈套。其次是改變策略,心理上對抗虐行;堅決作出行動,不畏衝突。情況嚴重時便需外力協助,尋求專業心理專家或社工的支援,甚至採取法律行動。

 

  針對職場的實用建議,嘗試認識精神虐待的過程,加以分析,縱使虐待的徵兆和跡象並不明顯,也盡量記下為自己辯護的有力證據,在企業組織內求助。有些機構也許沒有完善的機制,處理冷暴力個案,但員工在公司內找到可信賴的聆聽者,也是讓自己脫離施虐者的第一步,有需要時去看精神科或心理醫生,唯有心理健全才可保護自己。

 

  作者在書中結語一針見血地指出,「在強勢狡詐者當道的體系裏,施虐者就是王。」社會上無論「一個團體,企業組織或政府機關,只要出現幾個施虐者就足以使整個體系具有虐待性質」,背後是人與人缺乏尊重的基礎,盡早教導小孩認識精神虐待和教育他們,才是有效的防範方法。

 

21/07/2023

「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我們都不擅長告別。」讀米蘭.昆德拉的語錄,從塵世陷阱中掙脫開來

#Reading #Art #米蘭.昆德拉 #語錄 #自由 #閱讀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小說不是作家的懺悔,而是對於陷入塵世陷阱的人生的探索。」

 

  這是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在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寫下的話。對於人生的探索,似乎總是一個很大的課題,讓人產生離自己很遠的錯覺。但其實,人無時無刻都在做選擇,儘管是迷茫之際,也是一種選擇。

 

  「塵世陷阱」,一個既尖銳又貼切的形容。就像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總有種毀滅過後的重生,對於生命價值的意識有著強烈的慾望,然而在找尋出路時,總是要在「究竟要做甚麼」的困境中先走一遭。可人只能活一次,無法與前世的自己作對比,同時又要為未知的未來做決定。

 

  2023年7月12日,米蘭.昆德拉去世了,享年94歲。

 

  「如果我們生命的每一秒鐘都無限重複,我們就會像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一樣被釘死在永恆上。這一想法是殘酷的。在永恆輪迴的世界裡,一舉一動都承受著不能承受的責任重負。」

 

  米蘭.昆德拉一生寫下多本具有影響力的小說,多次入圍若貝爾獎,卻次次都擦身而過,但這並影響他藉著文字/小說與世界作聯繫。

 

  米蘭.昆德拉在1929年出生於捷克,後來因政治因素流亡到法國;1979年,他在法國完成他的第一部小說《笑忘書》,以「布拉格之春」下的捷克斯洛伐克為背景,書寫七則看似互不相連的故事,寫下「笑」與「忘」。1984年,他發表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無疑是他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之一,被翻譯多達20種語言,更被一度拍成電影《布拉格的春天》,而書中的「媚俗」更一度成為文藝青年的流行語。兩本小說都訴說了捷克人如何在蘇聯佔領時期下的生活,困境與適應、適應與困境……有人說,懷念米蘭.昆德拉的最好方法就是閱讀他的作品。不管是他抒情的詩,還是充滿思緒的小說,他都一直在困境中尋找出口,也在尋找自己與世界的關聯。

 

  米蘭.昆德拉也如千千萬萬的我們一樣,有順利之時,也有陷入窘境之際,然而在所謂的「塵世陷阱」中,又該如何面對呢?在進入他的筆下世界之前,不如先讀讀來自他小說中的語錄,閱讀他對於自由、告別、選擇、人生的思緒,在糾結中,掙脫開來。

 

#1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不能其為自我。

 

#2
追求的終極永遠是朦朧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3
當人們垂死,死期將至,每一刻都彌足珍貴,便沒有時間可浪費,去回憶甚麼了。— 《無知》

 

#4
最糟糕的不在於這個世界不夠自由,而是在於人類已經忘記自由。 ——《生活在他方》

 

#5
推動我們一切行動的東西卻總是根本不讓我們明了其意義何在。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6
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7
生命就像一場盛大的宴會,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避免地必須出席這場無意義、空洞虛無、無所謂的宴會。 —《無謂的盛宴》

 

#8
假如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那麼我們至少應該改變我們的生活——自由自在的活著。

 

#9
幸福是對重複的渴望。—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10
生活,就是一種永恆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堅定存在。 — 《被背叛的遺囑》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