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世界在讀什麼 - 馬靄媛
22/06/2018

試讀這本童話故事!讓你消除戾氣,學習接納和欣賞

#Reading #童話故事 #繪本 #新鄰居你好 #伊蓮娜拉塞爾 #童年 #戾氣 #宇畝文化 #thebeautifulsoul

書名:新鄰居,你好?!(Merveilleux Voisins)

作者:伊蓮娜 · 拉塞爾(Hélène Lasserre)

繪者:吉爾·波諾托(Gilles Bonotaux)

出版:宇畝文化(中文版)/Seuil Jeunesse(法文版)

 

  小朋友都是天使,帶給大人無窮歡樂,家長應給他們愉快的童年,閱讀優秀的書籍。香港電台第十一屆香港書獎的十一本得獎書目中,當中除了有關香港文化丶歷史丶文學及社會問題的作品,喜見唯一一本翻譯作《新鄰居,你好?!》,該童話故事是現代社會的清泉,消除戾氣,也是給成人的心靈雞湯,叫人珍惜童趣,重拾一顆赤子之心。

 

  《新鄰居,你好?!》是一部法國的繪本,此書故事內容很簡單,在一個本來死氣沉沉的綿羊社區,突然來了一群動物,包括猴子丶鱷魚丶大野狼丶豬丶章魚丶黑綿羊,還有乳牛一家丶大象丶長頸鹿等……和人類一樣,都有不同個性和特點。他們闖入寧靜封閉的國度,原以為帶來破壞,最後卻帶來了和諧歡樂,締造一個充滿生氣的社區。

 

  綿羊社區是社會的縮影,有改變往往令人不安,有人寧願抱殘守缺,不求上進;或麻木度日;或日夜抱怨;但也有人如書中的主角白綿羊,願意見證生活上源源不絕的驚喜。皆因天下萬物都有他的可取處,值得我們去發掘欣賞。

 

  新鄰居確實帶來新氣象,如猴子跳躍時的朝氣;大象的音樂感;豬先生敏銳的攝影觸覺; 鱷魚帥哥當侍應生時的禮貌;乳牛一家開拓的一片新草地等。繪本的插圖配合情節推展,有不同的瑰麗景致,最後是社區充滿歡樂,體現多元包容。

 

  本書作者和繪者是一對夫婦,共同創作出一部令孩子讀後會甜甜入夢的繪本,期盼美好的人生。就像此書的主旨:「多元的文化不代表衝突與威脅,而是豐富與新奇。」當人人願意打開心扉接納别人,世界將會更和諧美麗。

 

  《新鄰居,你好?!》的部份內容,摘自該書中文版出版社「宇畝文化」的網頁。

 

繪本:新鄰居,你好?!

 

 

這個社區很安靜,有點太……安靜了。

我從窗戶往外看,想看看有什麼新鮮事發生。

來了,來了!終於有一位騎士踩著腳踏車經過。

警察先生和平常依樣巡邏著,鄰居們全都窩在家裡不出門。

唉~我覺得好無聊喔!

 

 

 

愛情,就從見到她的那一刻開始!

這個秋天,我決定自己寫一首短詩,向黑綿羊小姐告白。

「妳真美,能做出最棒的棉被;你好美,我將雛菊送給你,我的寶貝。」

現在,我覺得很幸福。

只可惜,有些不再喜歡這個社區的綿羊卻不這麼想。

倒是警察先生跟孩子們很快就適應了這些改變。

 

 

哇,一片綠油油!噢,到處紅咚咚!

新年慶祝的時刻開始了!我們盡情地跳舞、唱歌、演奏音樂……。

就連以前很愛抱怨的綿羊老住戶們,也被這歡樂的氣氛感染了。

我愛你們,我的新鄰居!

 

21/07/2023

「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我們都不擅長告別。」讀米蘭.昆德拉的語錄,從塵世陷阱中掙脫開來

#Reading #Art #米蘭.昆德拉 #語錄 #自由 #閱讀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小說不是作家的懺悔,而是對於陷入塵世陷阱的人生的探索。」

 

  這是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在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寫下的話。對於人生的探索,似乎總是一個很大的課題,讓人產生離自己很遠的錯覺。但其實,人無時無刻都在做選擇,儘管是迷茫之際,也是一種選擇。

 

  「塵世陷阱」,一個既尖銳又貼切的形容。就像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總有種毀滅過後的重生,對於生命價值的意識有著強烈的慾望,然而在找尋出路時,總是要在「究竟要做甚麼」的困境中先走一遭。可人只能活一次,無法與前世的自己作對比,同時又要為未知的未來做決定。

 

  2023年7月12日,米蘭.昆德拉去世了,享年94歲。

 

  「如果我們生命的每一秒鐘都無限重複,我們就會像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一樣被釘死在永恆上。這一想法是殘酷的。在永恆輪迴的世界裡,一舉一動都承受著不能承受的責任重負。」

 

  米蘭.昆德拉一生寫下多本具有影響力的小說,多次入圍若貝爾獎,卻次次都擦身而過,但這並影響他藉著文字/小說與世界作聯繫。

 

  米蘭.昆德拉在1929年出生於捷克,後來因政治因素流亡到法國;1979年,他在法國完成他的第一部小說《笑忘書》,以「布拉格之春」下的捷克斯洛伐克為背景,書寫七則看似互不相連的故事,寫下「笑」與「忘」。1984年,他發表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無疑是他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之一,被翻譯多達20種語言,更被一度拍成電影《布拉格的春天》,而書中的「媚俗」更一度成為文藝青年的流行語。兩本小說都訴說了捷克人如何在蘇聯佔領時期下的生活,困境與適應、適應與困境……有人說,懷念米蘭.昆德拉的最好方法就是閱讀他的作品。不管是他抒情的詩,還是充滿思緒的小說,他都一直在困境中尋找出口,也在尋找自己與世界的關聯。

 

  米蘭.昆德拉也如千千萬萬的我們一樣,有順利之時,也有陷入窘境之際,然而在所謂的「塵世陷阱」中,又該如何面對呢?在進入他的筆下世界之前,不如先讀讀來自他小說中的語錄,閱讀他對於自由、告別、選擇、人生的思緒,在糾結中,掙脫開來。

 

#1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不能其為自我。

 

#2
追求的終極永遠是朦朧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3
當人們垂死,死期將至,每一刻都彌足珍貴,便沒有時間可浪費,去回憶甚麼了。— 《無知》

 

#4
最糟糕的不在於這個世界不夠自由,而是在於人類已經忘記自由。 ——《生活在他方》

 

#5
推動我們一切行動的東西卻總是根本不讓我們明了其意義何在。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6
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7
生命就像一場盛大的宴會,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避免地必須出席這場無意義、空洞虛無、無所謂的宴會。 —《無謂的盛宴》

 

#8
假如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那麼我們至少應該改變我們的生活——自由自在的活著。

 

#9
幸福是對重複的渴望。—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10
生活,就是一種永恆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堅定存在。 — 《被背叛的遺囑》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