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12/05/2021

Art Basel Hong Kong 2021:闊別一年回歸實體展!率先看看,新常態下的Art Basel,有何不同?

#Art Basel #巴塞爾 #Art Month #藝術 #畫廊 #藝術展覽 #Art Basel 2021 #藝術博覽會 #香港會展 #Art & Culture

  經歷去年的網上展廳後,Art Basel今年再度回歸會展,舉辦實體展,展開一連三日的公眾預覽,不僅讓五月生色不少,還讓「餓」了一年多的藝術愛好者與公眾能再度感受Art Month的氣氛!

 

©Art Basel

 

#1

規模縮小,但本地畫廊參與更多

 

  今年Art Basel的實體展因疫情關係,亦有不少改動;單看規模,較前年足足縮小一半,參展畫廊由往時的240多間變成今年的104間。其實在疫情期間,出行仍受限制之下,這是可以預計的。正因如此,今年的Art Basel多了本地畫廊與本地藝術家參與,好像Gallery Exit和Empty Gallery,當然亦少不了世界畫廊、季豐軒、漢雅軒、Pearl Lam Gallery等紮根香港多年的畫廊;對於過往充滿「國際化」氣息的Art Basel而言,不知本地畫廊加入,會否為這場藝術盛事增添點點本土味?

 

#2

取消展出大型裝置的藝聚空間(Encounters)

 

©Art Basel

2019年Art Basel Encounters其中一件作品

 

  還記得每年Art Basel焦點嗎?展出大型裝置及藝術品的藝聚空間(Encounters)每年都會吸引一大批人觀賞,對於空間精貴的香港來說,這些大型裝置可為觀者帶來不少視覺衝擊及臨場感。奈何今年的Art Basel取消了藝聚空間,幸好仍保留了「藝廊薈萃」、「亞洲視野」及「藝術探新」,還有「光映現場」及「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

 

  「藝廊薈萃」主要聚焦全球畫廊代理的二十世紀至今的現當代藝術作品;「亞洲視野」則聚焦在亞洲及亞太區的一種藝術家的策展專案,包括一些專題研習及藝術運動;而「藝術探新」則將焦點放在一些新晉藝術家的全新作品上;大家可根據自己所好,一睹今年的精彩作品。「光映現場」會有15齣由藝術家創作或以藝術家為主題的影片,當中的《數碼原生:NFT睇真啲》可謂十分貼近最近藝術節的大熱。

 

#3

新設「巴塞爾藝術展: 香港現場」(Art Basel Live: Hong Kong)

 

©Art Basel

 

  另外,因為疫情的不便導致不少參展商無法來港參與,Art Basel今年亦推出新的應對方案——「巴塞爾藝術展: 香港現場」(Art Basel Live: Hong Kong),在現場增設多個獨立衛星展位,讓56間未能到港的參展商能以另一種方式參與其中,嘗試結合實體及線上。若你擔心,只有作品,沒有主理人的畫廊會少了聲色,其實Art Basel亦委託了身處香港的代表在現場向觀眾介紹當中的作品。

 

  雖然在新常態下,大家都沒有辦法一下子恢復原有的狀態,但新的挑戰未必是件壞事,Art Basel見!

 

Art Basel Hong Kong 2021

 

貴賓預展(只限獲邀請人士出席)

2021年5月19日(星期三)下午2時至晚上8時

2021年5月20日(星期四)下午2時至晚上8時

2021年5月21日(星期五)下午2時至下午4時

2021年5月22日(星期六)中午12時至下午2時

2021年5月23日(星期日)中午12時至下午2時

 

開幕之夜

2021年5月21日(星期五)下午4時至晚上9時

 

開放時間

2021年5月22日(星期六)下午2時至晚上8時

2021年5月23日(星期日)下午2時至下午6時

 

地址:灣仔博覽道1號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網站:https://www.artbasel.com/

購票詳情按此處

 

08/04/2024

香港出現「盛事」疲勞?Art Basel、Art Central、ComplexCon的成功,並非金錢可打造出來!香港如何固本培元恢復文化和經濟生機?

#藝術 #經濟 #盛事 #文化 #藝術交流 #Art Basel #文化IP #Art Central #ComplexCon #公共資源 #Art & Culture

  藝術三月,話咁快就完了。

 

  一浪接一浪的盛事過後,現在也該認真檢討一下各大活動的實質成效,讓我們可以更全面和科學地思考香港作為「盛事之都」的定位。

 

  查看Brand Hong Kong官方網站中的「香港盛事年表」,得知原來僅在2024年第一季,香港已舉行了約五十場盛事,包括「香港跨年倒數」、「中銀香港網球公開賽 2024」、「渣打香港馬拉松 2024」 、「亞洲金融論壇」、「Tatler XFEST Hong Kong 嘉年 華:香港隊 vs 國際邁阿密」、「Chubby Hearts Hong Kong」、「第 52 屆香港藝術節」、「俠之大者 - 金庸百年誕辰紀念」、「ComplexCon 香港 2024」 、「2024 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Central 2024」、「藝術@維港2024」 等。

 

  政府的如意算盤,本是希望香港在「後疫情」的社會氣氛以至整體經濟表現可藉著一連串的盛事活動而有所好轉,但事實上又是否這樣呢?

 

  以剛完成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為例,官方宣布展會在五天活動期間一共迎來 75,000 名訪客,當中包括來自 72 個國家及地區的知名藝術贊助人和私人藏家;而首次於香港舉辦的流行文化盛事ComplexCon,主辦單位表示三日活動一共錄得超過30,000人進場,當中逾半為訪港旅客,主要來自內地、美國、日本、新加坡及韓國等。

 

  這類盛事的成功,無疑可為本地的旅遊、酒店、餐飲、零售等行業帶來或多或少的經濟效益。但是,一個也許更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是,如果一個城市過度依賴甚至只靠「盛事」一招來推動經濟,對各個行業以至社會整體將會帶來甚麼影響?

 

  盛事的原意,旨在吸引和支持國際大型文化藝術活動落戶香港,為本地各個行業注入活水。背後的經濟邏輯,一字記之曰:「快」:務求在最短的時間,谷爆旅客,谷爆消費,谷爆經濟,速戰速決,皆大歡喜。

 

  但在一片自High式唱好聲底下,潛藏的也許是一眾高官顯貴不太想也不敢面對的一大香港結構性經濟危機吧。

 

  過去二十年,本地經濟一直高度依賴自2003年起開始實施的自由行。各行各業一直受惠於源源不絕的內地旅客和訪客,賺盡了無數的所謂Easy money。

 

  可惜好景不常。經歷了三年的疫情,全球經濟全面洗牌。通關復常後的經濟未見復甦,反而每況愈下,反映了香港這個「亞洲國際都會」對於國際旅客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

 

  常言道:「能用錢解決的,都不是問題。」

 

  而在香港,偏偏有不少掌握公共財政和權力的人以為只要我們大灑金錢,左手五千萬請TeamLab,右手兩億請Taylor Swift,搞多幾場盛事活動(再加派多點雪糕!),旅客便會自動走來向我們進貢  …… 然後,所有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別忘記,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今天的成功,並不是單憑金錢便可隨手「打造」出來的。沒有Art Hong Kong在2008至2012年期間打下的五年穩固基礎,沒有Art Basel在收購Art Hong Kong後的十年在亞洲區內外的深耕細作,我們便不會看到今年已迅速恢復至疫情前的規模,迎來了242 間國際頂尖藝廊的Art Basel Hong Kong。

 

  也別忘記,過去數十年,香港在國際舞台上最引以為傲的,是我們代代相傳,有機生產的Homegrown文化IP:無論是當年的Art Hong Kong或是今天的ComplexCon 香港等品牌,還是當年的李小龍、金庸、張國榮,以至今天的四大天王、王家衛、梁潮偉、陳奕迅等人物 …… 無一例外。

 

  在香港財政日漸收縮的當下,純用金錢堆砌的Pop-up盛事,終非長策。與期捨近求遠,病急亂投醫似的把動輒千萬甚至億元計的香港納稅人血汗錢花在一些千遍一律、毫無驚喜和Local relevance的所謂國際名牌IP身上,不如把珍貴的公共資源投放在一些更合適的項目(最近大熱的香港原創音樂劇《大狀王》就是一個好例子),為孕育下一個國際級的香港文化IP提供最好的條件?

 

  只望香港一眾高官和領袖明察,早日戒斷盛事心癮,回歸問題核心,以「當仁不讓」的負責任心態,盡早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定下長遠的發展藍圖。只有對症下藥,香港的文化和經濟生機才可固本培元,並可持續地發展下去。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