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夢囈之上 - 林靖風 Cyrus Lamprecht
17/03/2022

陳育強個展「天雨粟」:人們窮盡一生的力氣置身於光明之中,徹底地隔絕與黑暗之間的關係

#陳育強 #陳育強個展 #展覽 #天雨粟 #文字與圖像 #符號 #畫作 #Art & Culture #Artcation

陳育強個人展覽「天雨粟」。圖片來源: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近年以繪畫作為主要創作媒介的香港藝術家陳育強,於上環畫廊「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舉辦以「天雨粟」為主題的個人展覽。其中所展出的一系列結合書法、字詞及圖像的畫作,分別取材自「淮南子.本經訓」裏,所形容的中國神話故事「倉頡造字」:「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意指人類在成功造字之後,上天懼怕他們會因而荒廢勞動,所以從天降下了榖物,免於發生饑荒。陳育強探索文字與藝術之間的抽象關係,為觀賞者開闢一個以圖像方式來詮釋文字的空間。

 

形象與意義

 

陳育強作品「磨鏡」(Polishing the Mirror)(左,2022年)、「覺」(Enlightenment)(中,2021年)及「穹滿」(Full Sky)(右,2021年)。圖片來源: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畫作裏所涵蘊的文字都是以中文為主要的象徵符號,譬如展覽中的「斷續繼碎」(Connection)、「覺」(Enlightenment)及「此」(Here)等的作品。若是不諳中文的人到來觀賞,或許會錯失瞭解當中意象的機會。然而陳育強在作品中的視覺元素亦作出考量,讓本身没有中文基礎的觀賞者,也可以欣賞畫作中的線條、構圖及色彩。其中以桃紅及豆綠為主色調的作品「磨鏡」(Polishing the Mirror),出現了一個英文名字「Spinoza」。從標題的命名可以分析到,作品是以理性主義哲學家斯賓諾莎(Baruch Spinoza)作為創作主題。斯賓諾莎除了寫作以外,亦以磨鏡片為生。他因為長期吸入玻璃粉塵,最後因為罹患肺結核而逝世。

 

陳育強作品「拭擦心塵(雙聯畫)」(Sweeping the Dust [Diptych])(2022年)。圖片來源: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斯賓諾莎曾在「科學方法理論要錄」(Fragments of a Theory of Scientific Method)論述:「我所指的是知識上的肯定──言語的肯定在於意義上都無關重要;由於語言本質上的不足,即使對方能夠明確地理解言語上的內容,當中真正想要傳遞的意義,早已在表達的時候流失。」(I mean intellectual affirmation—it matters little whether the definition is verbally affirmative; because of the poverty of language it will sometimes, perhaps, [only] be able to be expressed negatively, although it is understood affirmatively.)即使為一個不懂中文的觀賞者解說畫作中所使用的象徵符號,亦會在翻譯途中失去了部分的意思,在語言及文化上構成了一段屬於符號形象與符號意義的距離;陳育強以圖像闢開了文字上的「意」與「形」裏所存在的隔閡。

 

生來憂鬱的藍色

 

陳育強作品「光」(Light)(2022年)。圖片來源: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在整個展覽中,觀賞者都以線條和色塊去揣摩畫作中所隱藏的文字。但是這一幅以「光」(Light)為題的畫作,反而予人聯想起展覽的標題「天雨粟」。美國爵士樂歌手查特.貝克(Chet Baker)曾於60年代吟唱著由梅爾.托美(Mel Tormé)及羅拔.威爾斯(Robert Wells)所撰寫的爵士名曲「生來憂鬱」(Born to Be Blue):「當有一個黃色的月亮在我的頭上/他們告訴我應該去欣賞由月亮所滲透的光線/然而月光是金色的/我從來都不配擁有/因為我生來就是憂鬱的」(When there’s a yellow moon above me / They say there’s moonbeams I should view / But moonbeams being gold / Are something I can’t behold / ‘Cause I was born to be blue)這一段歌詞裏所出現的顏色,如月亮的黃色及代表憂鬱的藍色,彷彿可以用來形容展覽的標題「天雨粟」。

 

光與真理

 

香港藝術家陳育強。作品「光」(Light)(上,2022年)及「上下」(Above and below)(下,2022年)。

 

  「天」會讓人聯想起湛藍的天際、「雨」象徵灰濛的下雨天,而「粟」則是交織著草綠與淡黃的粟米。這一幅以藍色、灰色及黃色為主調的作品「光」,除了以線條的分佈來表達當中所蘊藏的意思,亦同時可以透過畫作中的色彩,來理解這一次的展覽主題。胎兒隔著母親的肚皮洞悉到光源的存在,所以在那一刻就決定了在出生以後要尋找光明。人們窮盡一生的力氣置身於光明之中,徹底地隔絕了與黑暗之間的關係。我們以為自己一直都是從柏拉圖(Plato)的洞穴裏逃竄出來的囚犯,而忘卻了自己亦如那些囚犯一樣,只是透過母親肚皮內的影子,來探索我們所認為的真理。

 

陳育強個人展覽「天雨粟」

日期:即日至 2022 年 4 月 26 日

時間:10:00 – 19:00

地點: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香港上環荷李活道248號

 

參考文獻

 

Baker, C. (1964). Born to Be Blue [Song]. On Baby Breeze. Limelight.

 

Spinoza, B. (1994). A Spinoza Reader: The Ethics and Other Works (1st ed., p. 53) (E. Curley, Tran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2/12/2023

陳育強個展「舊風景—電光水石」:以科學的視角,詮釋中國山水畫

#Art & Culture #Artcation #陳育強 #藝術展覽 #舊風景—電光水石 #舊風景 電光水石 #世界畫廊

  「用科學的設想看待風景畫很有趣,山石是礦物元素,水是中介,而電,是樹。」這是藝術家陳育強在最新個展「舊風景 — 電光水石」的自序中,其中一句話。

 

  自古,寫意似乎中國山水畫裡的預設,而畫外,觀者總是用力的從中覓到一絲慰藉。那麼,以科學的角度去看待風景畫,又會是怎樣的呈現?陳育強將視線推前到人類出現之前、生命誕生之初,將「原生湯」內的單一元素——水、氫、氮、碳,礦物和電,變奏並延伸至創作之中。

 

陳育強,飛石流,2023

 

  以科學角度看寫意風景是多了那麼一絲趣味。那些大山大水猶如被放到了顯微鏡之下,赤裸裸的被分解與剖析,以凝視的目光觀看著,仿如想將一切都看透。解構再重組是繪畫過程的其中一個法子,在抽絲剝繭之下,以不尋常的狀態示人。然而,解構與重組又是否對存在與本質的一種試驗?是否尋回事物本身的過程與方法?

 

  去年,陳育強在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舉辦個展「天雨粟」,以圖像方式詮釋文字這件事;今年,他於漢雅軒舉辦聯展「文字寫生」,以抽象視覺,繼續探討文字與圖像的可能性。寫生二字,其實頗為有趣。明明是描繪眼見的東西,卻用「寫」去將其定格。陳育強筆下的「文字」亦並非以一貫慣常的目光去看。將文字抽絲剝繭後,畫下來,形成既抽象又寫意的圖像。來到最新個展「舊風景 — 電光水石」,他延續先前的創作脈絡,將中國書法的創作經驗運用到繪畫之中,以「舊風景」為題,繼續深入探討事物本質,以及形而上的思想碰撞。

 

陳育強,觸,2023



  展覽由水墨、綜合媒材繪畫到3D印列、金屬和矽化木化石雕塑創作及影像裝置,以視覺、聽覺與觸感詮釋中西方之間的特質,在二元之間尋找那絲共振。中國書畫是陳育強一直以來的情意結,但置於當代的語境,免不了一通變。以科學的視角出發成為了整個展覽的核心與脈絡,剖析大環境的形成,又從細微的粒子看整個宇宙的構成,由近到遠,又從遠到更遠,繼而發展出更為廣闊的視點與視界。



用宇宙的觀點看待人類可見的自然,在旁徵中國道家哲學和山水的論說,可隱約看見一種微妙的關係。— 陳育強

  展覽的小冊子中,取了《太上老君開天經》中的其中一段:「猶處空玄寂寥之外,玄虛之中,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若言有,不見其形,若言無,萬物從之而生。」天地鴻蒙,萬世洪荒,沒有時間與空間之分的宇宙以炁的形式存在著,對應著科學家提出的原生湯概念,而粒子與分子成為兩者之中的連接。展覽中其中一件裝置作品《轉世》記錄了地球歷史中的5次大規模滅絕事件,包括奧陶紀志留紀(4.44 億年前)、泥盒紀(3.6 億年前)、二疊三疊紀(2.5 億年前)、三疊侏羅紀(2 億年前)和白堊紀古近紀(6500 萬年前)。藝術家以文字繪畫了5次事件,繼而再以3D列印雕塑將其抽取為獨立個體,從文字圖像化發展出文字立體化,記錄歷史。

 

陳育強,轉世,2023
布面綜合媒材和聚乳酸3D打印雕塑

 

陳育強個展「舊風景:電 光 水 石」

日期: 2023 年 11 月 15 日至 12 月 30 日

地點:世界畫廊Galerie du Monde | 中環都爹利街 11 號律敦治中心一樓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