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偽文青看戲 - 張山地
23/05/2017

《圓美圈套》直播生活隱藏的寒氣

#電影 #Movie & Drama

  Facebook live、KOL、人肉搜索等網絡關鍵詞,對於活在2017年的我們,絕對不陌生。《圓美圈套》(The Circle)不但畫面上擬人化了整個網絡生態,亦討論這些網絡工具為現實生活帶來的影響。主題夠貼近生活,捕捉整個網絡的生態,可惜的是,劇本太貪心,以致最後的轉折太過突兀。

  改編自2003年Dave Eggers的同名小說,Mae Holland成為科技巨頭公司圓網的矚目新星,她的大老闆Eamon Bailey邀請她24小時配帶新產品See Change鏡頭,把生活透明化。

 

  不論電腦的標誌、界面設計、發布會的形式、對大數據的掌控,圓網根本是一間同時指涉蘋果、Facebook和Google的公司。不得不佩服小說的前瞻性,例如當時還未有網絡直播,今時今日,可謂預言漸漸成真,小說和電影把這個情況推至極致,探索網絡私隱的隱憂、科技公司的控制。

 

另一個極權社會

 

  See Change除了是直播的工具,還有天眼的作用。先談前者,24小時直播生活,完全不能理解為甚麼連別人刷牙都要觀賞和評論。這種的分享是不是關心的一種?還是只是一班花生友無包袱地指手劃腳的結果?(更不要說這種影片其實很無聊)因此,你能看到Mae愈紅,愈和家人朋友疏離,大家都不想成為被注視的一群。

  像Mae在扮蘋果式發布會中,揚言的三大信念-sharing is caring、secrets are lies和privacy is theft。究竟這種關心算不算是關心?保留私隱應該是為自己提供一個安心的空間,還是謊言?私隱究竟偷了甚麼?不能否認的是,看到這三個信念時,且得到台下的觀眾的認同時,我是有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網絡生態的描述都是一道又一道的預言,不過最令人感到可怕並不只是其形,而是電影希望塑造的意識形態。不論政客表明把自己的生活透明化,以及Eamon推銷See Change時,一次又一次提及這是一個民主進程和人權的意義。

 

  看的時候不禁打了個冷震,立即質疑著,侵犯私隱,真的是人權的表現?當看似方便生活的工具,背後的利益集團的操縱又有多少?作為政客,當然要把生活維持一定的透明度,讓其他人容易監察,再加上自願的前提,當然是好事。誠如上文所述,See Change另一個功能是用作天眼,每個人的一舉一動都被拍攝中,這又真的是人權的表現?

 

  除此之外,電影強調工具沒有對錯之分,重要的是使用工具的人的心態。Eamon用來做交易或做壞事,當然令工具走歪路,然而,最後工具易手到所謂善良的人手上,即使做著相同的行為(安裝See Change作監測),侵犯著私隱也沒有問題。

 

  結局最後一幕,強化了The Big Bother Is Watching You的感覺,暗地裏認同奪去別人私隱的論調,並建造另一個極權社會。我們在網絡世界依然被別人監控著,在做好事和保護私隱中,如何取得平衡,是個重要的題目,不過故事匆匆帶過。

 

不應是Mae的個人表演

 

  電影花了不少篇幅去描述圓網的環境,以及Mae如何踏上眾人焦點的路,可謂是她的個人表演。要探索科技公司背後的問題,不能忽略Eamon的角色,可惜故事欠缺對他的刻畫,只有Tom Hanks的老謀深算樣是不足夠。

  另一方面,很明顯,其中一位創辦人Ty希望能起革命,並要Mae的協助。然而,在戲中,Mae一時像圓網的信徒,一時像懷疑圓網,此等曖昧的態度使人對她最後所作的決定感到困惑,究竟是那個因素去驅使她作出突如其來的轉變?又,看似對Mae失望的Ty,為甚麼到最後仍然相信Mae?

 

偽文青推薦指數:2.5★(主題夠貼地,可惜太過貪心,令到故事不夠火花)

 

電影預告片:

 

 

24/05/2024

芙莉歐莎的過去,Anya Taylor-Joy怪得過份美麗

#芙莉歐莎:末日先鋒傳說 #Movie & Drama #后翼棄兵 #Furiosa: A Mad Max Saga #北族人 #Anya Taylor-Joy #電影 #巫魍之災 #五腥級盛宴 #思.裂

  已經看了《芙莉歐莎:末日先鋒傳說》(Furiosa: A Mad Max Saga)兩次,兩次都是IMAX,為了觀賞裡頭黃沙萬里的壯闊景觀,也為了欣賞Anya Taylor-Joy的美——就算由頭到尾爛身爛勢污糟邋遢,但依然無法掩蓋她的美,以及經由她眼神所散發的強悍。

 


《芙莉歐莎:末日先鋒傳說》

 


《芙莉歐莎:末日先鋒傳說》

 


《芙莉歐莎:末日先鋒傳說》

 

  好多女星都很美,但Anya Taylor-Joy的美,美得不典型(甚至有點怪),或許如此,她演出的角色,大都不典型——在她第一次參與的電影《巫魍之災》(The Witch),她的角色,是17世紀新英格蘭一個清教徒家庭的大女,跟隨家人,住在一個不毛之地,純真的她,從沒怨言,仆心仆命照料父母細佬妹,偏偏被家人視為女巫化身,是一家不幸之源。

 


《巫魍之災》

 

  她那一張臉,以及一對天生特別大(和分得比較開)的眼,在戲裡,先後呈現了無邪與邪氣。這是2015年的電影,當年的她,19歲。

 

  翌年,《思.裂》(Split),主角不是她,而是作為那個多重人格患者主角禁錮的對象,但這個被禁錮的自殘少女Casey,每一次出場,我都望到實。

 


《思.裂》

 

  (對我來說)Anya Taylor-Joy的確有種令人想一直望實她的無形力量,而這種力量,更遍及任何類型角色,不論是《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的Beth,一個甩不掉酒精藥物的怪人棋后;又或《五腥級盛宴》(The Menu)的Margot,一個被騙去孤島享用名廚晚宴的相對平凡女子;以及《蘇豪的最後一夜》(Last Night in Soho)的Sandie,一個在上世紀60年代倫敦追夢卻活得沉淪的美女,回看另一位女主角Thomasin McKenzie,當然都很美,但就是美得較典型。因為這一個追夢女子,令George Miller決定找她去演Furiosa,一個曾經由Charlize Theron所演繹角色的少女版——George Miller的選擇,連Charlize Theron都稱讚。

 


《北族人》(The Northman)

 


《蘇豪的最後一夜》

 


《五腥級盛宴》

 

  今時今日,在IG看到的,都是某種相近的美,世人所追逐的,往往偏向某種美的共同標準,當一切都變得太單一和正路,個世界就好悶。

 


《后翼棄兵》

 

  Anya Taylor-Joy說明了:怪,也可以很美。

 

  她的美不來自某個外在標準,她本身,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美的標準。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